“好诗!”
一个声音打破了沉寂,说话的是刘兴义。
人群中这才爆发出阵阵喝彩,对少年的感官有了变化。
中年儒士从沉浸,到震惊,再到欣慰,看向江云的眼神柔和了许多,诗词一道在当下世界没落了许多,经典寥寥,这一直都是儒家门徒最为遗憾的事。
他之所以欣慰,是因为在江云身上看到了可能性。
于是,这位通儒书院的儒师众目睽睽之前,向江云郑重的施了一礼,多是为自己刚才的态度表达歉意。
江云赶忙闪到一旁:“先生这是做什么?”
“张举有眼不识金镶玉,白读了数十年的圣贤书。”
江云顿感汗颜,摘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换来别人的尊敬,还是让他这么一个厚脸皮的家伙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小小插曲,就此揭过。
张举对江云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反转,两人并肩而行,儒道有所成就,已是炼神境的张举谈兴正浓,也不管少年要不要听,说了许多关于诗词之道的见解,其中自然少不了他的创作,让少年给出自己的建议。
江云一个头两个大,他知识储备量大不假,可也架不住这位滔滔不绝的问题往脑子里塞,幸亏刘兴义上前解围,才算作罢。
紫霄山山脚到半山腰的通儒书院中途,设有六座凉亭,往日是给人休息观景,此时却成了六个考场,像是六道关卡,只有通过了所有关卡才能到达书院,否则连看到书院真面目的资格都没有。
六个考场依次为:文章,诗词,音律,书画,棋艺,纸上谈兵。
江云越往上走,感触越深的是这里的灵气,不愧是被誉为“皇家书院”的地方,灵气充沛程度已然能与一座宗门相提并论。
第一亭。
亭内石桌上,文房四宝早已备好。
江云落座后,张举道:“儒道传承,千年不朽,古之圣贤,留下经典瑰宝无数,汝之首考为文章。需以儒家为核心,灌输自己的见解与感悟,时限两刻钟。”
两刻钟也就是半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