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人不从事农业生产,每年所直接消耗的粮食,倘若都从南阳等地征购,耗资将高达二百余万贯。
这个价格在此时已经算相当良心的了。
淮东大营、淮西大营的军资如此之高,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朝廷所直接拨给的粮食仅能覆盖营伍将卒所需以及将吏上下其手,但更大规模的家小随军驻营,却没有相应的耕地分配,所需要的粮食及其他生活物资,只能通过市价购买。
朝廷在军粮之外,发放给将卒的饷银,需要覆盖其家小的生计,怎么可能低得了?
楚山好在很早就着手解决将卒家小的耕地问题。
哪怕桐柏山地狭人密,将卒家小所能配给的粮田极为有限,但也能解决基本的生计所需。
除此之外,楚山辖域内,由励锋堂全面掌握粮食的征购、销售,保证楚山辖域有限的余粮大部分能进入行营的储备仓库,不会被士绅豪贵大规模的囤积起来,更不会被别的粮商运往他地牟利。
即便如此,楚山用粮也是极其的紧张,今年不得不从南阳等地高价征购十数万石精粮,作为储备入库,以防不患。
倘若两年之后,南蔡能得到初步的开发,每年能为楚山额外提供二三十万的精粮,填补因扩张兵备产生的粮食缺口,楚山就能基本保证内部的供需平衡——军资消耗自然也就不会像淮东大营、淮西大营所需的那么恐怖。
当然,楚山做到这点,也只是基本保证内部的供需平衡,但想要抵御京西、河洛在成功实施世兵制之后更具强迫性的军事压力,还远远不够。
楚山需要生产更多的初级产品,以便往荆湖、江淮等地输送,以换取更充足、更丰富的资源。
不仅要保证楚山兵备还有进一步扩张的空间,还要保证楚山内部的生产体系持续不断的进步、发展。
新的炼铁及烧瓷基地,选在伏牛山东南麓、临近南阳盆地的龙潭岭,就是要利用东赵河-唐白河-汉水-荆江连贯的水运航道,将生产出来的瓷器、精铁,直接输往荆湖及江淮等地。
考虑到楚山可能就只有两年的喘息之机,这个工作现在就得下大力气去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