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不敢托大,亲自下车拜见刘永,简单言语后,随即命众臣散去。但却特请费祎同坐一车,在场文武官吏对费祎无不刮目相看。
华丽的车架内,诸葛亮、费祎二人面对而坐。费祎正襟危坐不敢失礼,诸葛亮则相对放松。
“上丞相以雷霆之势平定南中叛乱,大汉士人及百姓为之心安。可喜可贺!”费祎拱手说道。
诸葛亮不以为意,笑道:“南中平定乃治国之始也,而后要看李德昂治理。”
“文伟(费祎字,近一年来,朝野情况如何?”诸葛亮问道。
费祎略作思考道:“朝野官吏各司其职,不法者皆由潘司直上报由陛下定夺,内府政事由张长史处理后交于陛下批复。陛下常召集侍中、侍郎共同处理政事,有异议者交于内府重新商议定夺再报。”
诸葛亮欣慰点头,感叹道:“国家处理政事,集众思、广忠益也。国家不畏反复商议政事,因能避免个人之过,而致使国家政事蒙受损失。反复磋商、研究异议之事如弃破鞋,而得珠宝。”
费祎感叹道:“陛下有贤君之风,常命我等不必畏惧,多言治政之失。陛下为人务实,不喜好高骛远,空谈之人;命群臣进言必言解决之法。”
诸葛亮闻言,惋惜道:“若朝中大城都如董幼宰般,则治国易也。董幼宰(董和,董允之父于朝中参政七年,见有不周到之事,不惜往返数次,向我进言陈述,可惜已然去世。我等理政之人应当如董幼宰,不因麻烦而去,要不然必会使国家蒙受损失。”
费祎拱手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