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6年3月2日,汉洲,黑山城(今澳洲帕默斯顿市附近。
一座形象古朴的自鸣钟摆在了工业研究院的桉台上,形如西域浮屠,置架上自以银块填之,塔之下层,中藏铜轮,互相带动,外不得见。中层前开一门,有时盘如圆桶,正面有硕大圆盘,其间刻着“1”到“12”的数字,一长一短指针布于其中。
“每日时间误差大概有多少?”齐天欣赏了半天,然后转头问道。
“回王上,每日误差仅百之一刻,旬月间,也不过几息。”张硕忱恭敬地答道。
“甚好!”齐天赞叹了一句,“此座钟生产耗费有多少?”
“十余个工匠分力合作,半月间可做一台,耗费约两百八十汉洲银元上下。”张硕忱说道:“主要是其中小巧机件无法做到量产,尚需人工细磨。”
“王上,座钟制作完后,还需要一些时日校对,故而,有些费事费力了些。”旁边的吉坦然拱手说道。
张硕忱、吉坦然二人是一年前齐国移民船队在南京和苏州搜罗的众多精巧工匠的之一,来到汉洲本土后,登记工匠技术类别时,被工部官员发现他们两人竟然是钟表匠,立时将二人分配至黑山工业研究院,与两个来自法国的钟表匠一起研究制造钟表。
去年八月,一座巨大的钟楼出现在建业城市政广场,每过半个时辰,给城中居民准确地鸣响报时。不过,这座钟楼之上安置的报时钟,仍旧属于比较传统落后的重力机械钟。
随后,几个钟表匠人开始复制生产这个时期欧洲比较先进的摆锤钟表,即用弹黄代替重力,摆锤和游丝两者配合,使得钟表的走动更加稳定和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