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袁祖良的质疑,齐天在前面自然是听到了,不由回头瞅了瞅这个所谓的老师,暗自摇头。
袁祖良随公主和亲使团来到汉洲后,因其曾在十余年前于登州教授齐天读书考学,而受到了汉洲本土所有官员和学者的厚待。众所周知,齐王博学,除了儒学和道德文章差了一点,其余诸如天文地理,中外历史,营造器械,甚至军事沿革,似乎无不知晓,更兼之在十余年来,每每于天下大势中判断精准,让齐国上下尤为叹服。
那么作为齐王曾经的授业恩师,袁祖良想必也是一代鸿儒,举世英才之辈了。所以,在七月和亲使团返回大明时,齐国诸多官员和学者极力将袁祖良挽留至汉洲,邀其讲学授课,培养更多的齐国人才。
但数月交流接触下来,众人发现,这位齐王授业恩师的学识,似乎与自家王上掌握的截然相反,儒学经典和道德文章那是精炼纯熟,但对于那些农工商、营造器械,山川地理,内外实事,竟然所知甚少。
齐国官员和学者不免有些疑惑,我们家大王到底从这位老先生底下学了什么?难道齐王胸中所学,还有另外贤明之师?
但疑惑之余,倒不敢由此看轻了这位齐国“帝师”,君不见,王上每次见到袁祖良时,关怀备至,时常嘘寒问暖,摆足了师生恩情比海深的架势。
其实,齐天对这位突然来到汉洲的老师,心里既感到有些心虚,也有几分别扭。话说,十几年前,你教授的东西,我可真的没一点学到呀!另外,我该如何面对身边的几个人总是不停地追问,我所知的杂学,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王上,建造此等巨舰,是有些靡费了。”袁祖良见齐王看了过来,连忙拱手说道:“需知,国帑之资,皆来自民力。一味耀兵炫武,耗费无度,非仁君所为。”
哟,这是直接当面批评了!
“袁先生,这艘巨舰耗费银钱十五万汉洲银元,算起来确实靡费太多。”齐天点头说道:“另外,每年船上的水师官兵和物资消耗,以及运行费用,加起来也有两万多汉洲银元。更不要说,在战争时期,所耗费的火药、弹丸,当然,若是有战损的话,花费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