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章 粮食和人口(2 / 4)

1635汉风再起 重庆老Q 5859 字 2023-05-16

以大兴府所处的温暖湿润环境及数年的土地改良,整个地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大范围地种植小麦、棉花、蔗糖等农作物,而最初开拓时期大量栽种的土豆、高粱、玉米等粗粮作物已然逐步减少。但随着去年汉洲东部的旱情蔓延和扩展,农作物大面积的减产或者绝收,使得整个地区粮食供应骤然紧张起来。

因而,整个汉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农事官员便积极组织农民大范围栽种土豆等耐旱且高产作物,以应对突然面临的粮食供应问题。

土豆的驯化是8年前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先民完成的,印第安人还驯化了其他诸如玉米、红薯、木薯、花生、西红柿等食物。不过,对南美洲居民而言,安第斯山脉高寒贫瘠,土豆的重要性超过了玉米。15世纪末,即西班牙征服南美洲之前,分布在安第斯山脉上的印加文明人口达到了1万,其人口密度超过同一时期的欧洲。可以说,土豆养活了南美洲大量的人口,是印加文明繁荣的根基所在。

西班牙人到达南美洲大陆后,在南美发现了土豆这种植物,将土豆育种和果实带回旧大陆,由此土豆开启了全球传播之旅。

土豆虽然在16世纪初就引入欧洲,但是主要生长在达官贵人的花园里,长期以来不怎么不被人们青睐,只有特别贫困的家庭才以土豆为食。

土豆直到18世纪中期,种植规模才加快推进,是在爱尔兰地区开始自发性的传播。爱尔兰人之所以广泛种植土豆,是因为英国人的殖民统治,肥沃的土地被英国人占有,贫瘠的土地留给了爱尔兰人。爱尔兰人只能选择种植易存活、产量高的土豆湖口。土豆为爱尔兰人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人口从18世纪中期的15万,爆增至19世纪4年代的8多万人,有5倍之多。

在16世纪,随着欧洲人到达中国以后不久,土豆也开始在中国传播,不过这种传播是自发性的,种植面积虽然在扩大,但是速度不快,直到后来清朝时期,才慢慢开始主粮化。

而土豆在汉洲,一直都在农业种植作物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和小麦、玉米、稻米并列成为国内四大主粮。在应对去年因旱情而暂时造成的粮食短缺境况下,靠着临时补种的大量土豆,加上沿海日渐扩大的渔业捕捞,基本上让汉洲民众没有出现大范围的饿肚子现象。

眼见着上半年的旱情依旧没有缓解,为了确保民众的口粮供应,除了增大粮食进口力度,整个汉洲本土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土豆的播种面积。同时,许多新增的的移民点开辟计划几乎被全部叫停,各地分配到来的移民全部投入到当地的农田水利建设当中。

对于饥荒,每个来到汉洲的移民都是深有体会,并心有余季的。在纷乱的大明境内,除了无数百姓直接死于清虏屠刀之下外,更多的人则是死于战乱所造成的饥饿、瘟疫。

战乱不仅破坏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还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秩序,由此而造成更为可怕的饥荒,进而引起严重的人口危机。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整理,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粮食歉收后的一年里,死亡人数是正常年份情况下的2到4倍。此外,在正常年份里,三分之二的死亡人口是儿童和老人。而在战乱和饥荒年景里,超过一半的死亡人口是年富力强的成年人口。

换句话说,生存危机破坏了劳动力和家庭结构,不利于人口的繁衍。在饥荒时期,妇女怀孕的情况,也会比正常情况下减少一半。生育力的突然下降是几个原因造成的。一些人的伴侣死亡,一些人不具有生育能力,一些人在绝望中堕了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