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兵事法规定,军中将核实兵籍和兵员,禁止吃空饷喝兵血。彷齐国军政,兵役动员和军队作战分属民政和军部,府县乡镇全面建立乡兵预备役制度。兵部设立参谋合议制,原兵备道和锦衣卫分出部分人员,成立宪兵部,替代以前的文官和太监在军中的监军模式。
这两项变法条例,顿时引起了军队将领的不安和愤怒。收回田地,无异于夺人钱财。点检核实军籍和兵员,这是要绝了军头们的日常花销。还有那个直属皇帝的所谓宪兵部,如同军中的东厂,将皇帝的眼线植入军中基层,无论大小事情,皇帝都能一清二楚。
作为永初朝廷最大的军头—蒋永锐,自皇帝登基立朝以来,一手拉起了朝廷的军队,还数次血战蓬来,保得永初帝即使在最为艰难时刻,也能牢牢占据登来,将大明的旗号高高举起。对永初帝,可谓是创业元老,肱骨之臣。
但最近几年,君臣二人却变得有些微妙起来。永初帝不仅开始大力拉拢李本深,还授命心腹太监张成于耽罗(今韩国济州岛、云州(今日本北海道、镇州(今俄罗斯海参崴市等几个海外领地,另建新军,还邀请齐国派出教官予以整训和操练。
这或许是帝王的分化之策,更多可能是皇帝的多方制衡之道。但蒋永锐于此还是感到有些失落和……愤怒。自己忠心于王事,立志要做大明的擎天之柱,却受到永初帝的这般猜忌。
另外,前首辅黄道周于两年前病逝,吴贞毓就任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可能是与蒋永锐有些八字不合,吴贞毓在许多政事和军事方面,屡屡与蒋永锐起争执。
蒋永锐有时会仗着拥立之功、从龙之臣,硬顶这位首辅大人,试图在气势上压制住对方。
但过了没多久,众多御史言官纷纷上书弹劾蒋永锐,攻讦他贪鄙、跋扈。而令他既惊又恐的是,永初帝居然以此为理由,命他交卸职事、居家反省。
江南战役发起前,永初帝又恢复了他所有的本兼各职,并命他着手准备趁清虏调兵应援江南时收复登来和山东等失陷府县。
可朝廷准备就绪出兵攻略山东时,永初帝却将他留在了蓬来城,任命来州总兵严元清为主帅,领朝廷官军主力往西攻山东,同时,还把原属蒋永锐辖下几支兵马交于西征大军。
蒋永锐在深感失望的同时,也充满了愤怒和怨恨。若是前面因为与首辅之争,遭弹劾解职居家反省,那是永初帝对他的一番敲打和警告。那么,现在不让他领兵出征,还将他辖下兵马交于他人,则是赤果果地对他进行打压。他知道,这一定是内阁首辅吴贞毓在其中作梗。可未想到的是,永初帝竟然不念旧情,甘心接受文官递来的刀子,毫不犹豫地捅向他。
当西征军一路杀向山东,来州、青州、平度州、临淄等众多府县相继被朝廷收复,再加上江南各地捷报频传,登来上下顿时弥漫着积极乐观的情绪。蒋永锐对此,则冷眼相对,甚至内心深处不无恶毒地期望朝廷官军大败。
十一月初,山东局势骤变,清军聚集大军,从徐州潜行至沂州,然后迅速击溃李本深部,破莒州、胶州、来阳,往东北凿穿半岛,直扑蓬来城。
不过蓬来城高墙厚,守御严密,清军数万人马勐攻两天,丝毫未能撼动城防,并且在城头火炮轰击下,损失惨重。
永初朝廷上下面对清军的围攻,虽然有些手忙脚乱,但并不担心城中安全。对于守住蓬来城,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只要坚守一两个月,在这酷冷的天气下,加之城外清军后勤补给不畅,自然会如同以往那般,撤军回返。另外,海外领地和齐国获知消息后,也一定会派来兵马前来解围。唯一担心的,恐怕就是那一万余西征大军的安危。
蓬来攻防战进行了十余日,蒋永锐却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主持城中守军的防御事务,反而是内阁首辅吴贞毓领着数百禁军,于城头指挥督导守军作战。
蒋永锐知道这是永初帝想让吴贞毓凭借蓬来守城战当中,可以在军队里树立一番威信,为以后军中改制做铺垫。
这次又被清虏打上门来,似乎更加坚定了永初对军政改制的决心。登来几座军事重镇,数千兵马,竟然在清虏快速突进过程中,无一进行决死抵抗,以迟滞清军进攻速度,反而猝然遇袭后,纷纷夺路而逃,以至于清军如入无人之境。
感觉要被永初抛弃的蒋永锐,在失望至极时,遂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投降于清军。
鳌拜等清军将领闻知缘由后,均大呼侥幸,同时内心也对蒋永锐充满鄙夷和唾弃。不过,主帅鳌拜还是将他的主动降附和献城功劳如实向清廷报告,最终获得了顺治帝的封赏和重用。
蒋永锐在受封后,领着七百余官兵赴临清上任。虽然长江被明齐联军隔绝,漕运已断,但临清毕竟是运河沿线少有的繁华之所,被清廷任命为临清总兵,倒也没委屈他。
至东阿时,蒋永锐收到一个消息,南京城破,两江总督马国柱、江南提督管效忠自杀殉国,江宁巡抚周国左、江宁总兵王璟以下百余文武官员被俘,孙可望、李定国、郑芝龙等明军各部随后迅速席卷整个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