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混沌五方星球中,夏星面积是最小的,以“格”为计量单位的话,夏星面积约“167”亿格。
衍星约5万亿格,殷星约2万亿格,燧星约6万亿格,而虞星却是五个星球中最大的,约17万亿格。
格不是以“面积”计算,而是以五方的完整,也就是被计算为一格的区域,必然存在东西南北中。
太上执兵御器真厉谱失控,就是因为五方崩碎,而重新稳固,则是混沌五方星球的发现。
世界领土的割裂,必然是领土五方的缺失,而世界整体失控,则就是世界五方的残缺。
从而清楚,被定义为一格的区域,就是一块稳固、难以割裂的领土,且对于自然或外力干涉形成的创伤,都有一定免疫或自愈能力。
但每个格的东西南北中,就算是相邻的格,东西南北中也不一定就是相同的,这与区域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种类等等,有直接关系。
简单的说就是,在夏星的话,被定义为格的区域,必然是蕴藏金木水火土五行,缺一不可。
同理,在虞星被定义为格的区域,必然蕴藏光、暗、虚、空、微。
外界说虞星人的尘缘是五行五元,其实并不正确,虞星人称此为五乘。
五乘在虞星的文献中,大意就是,广大无量,众生皆可容纳于其中,皆可度脱、超脱等等。
从五乘的解读就可发现,虞星的“佛味”极为浓郁,而它也因此极重“信仰”,这就是虞星人为何在太上诸界少见的原因。
殷、夏、衍三个星球的修者,深受方族影响,而方族是由方箓降临、诞生的,方箓数量不知多少,自然存在高低。
方族也因此认为,地位决定境界,这就是王侯将相皆有种规则,但方族也认为这并不是恒定的规则。
若是恒定的话,十帝是不可能出现的,方箓中可不存在帝,最高就是王,帝种及皇种,都是在篡位之战后才出现的。
如此就有存在王侯将相皆有种规则的同时,又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规则,燧星部分“人”一出生就是上祇,也是蕴含着这个规则。
而夏星人的尘缘寸数,获得的谱牒,等等,也是蕴含着王侯将相皆有种规则。
这就形成夏、衍、殷、燧四星修炼者的共同认知,即是种源若是不行,就要自身去努力,去改变,而“信仰”是无法改变“种源”的。
这就导致虞星人行走在太上诸界,会遇到不计其数的无信仰者,这对于虞星修者而言是难以忍受的,忍不住要去传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随着大量修者在外行走时死亡,也知道太上诸界皆是“无”信仰者,虞星就进入类似“闭关锁国”的状态,也产生“排”外的现象。
虞星人的五乘尘缘,倒确如其文献记载的“广大无量”,它兼具其它的能量,这也是外界为何认为其是五行五元尘缘的原因。
但王侯将相皆有种规则是不可打破的,除非虞星不通过方族进行修炼,就如夏、衍两个星球的修者不融合谱牒。
虞、殷两个星球的修者,虽然不是融合谱牒,但依然要通过融合方族,才能够让尘缘发挥应有的作用。
篡位之战造成的影响是久远且深刻的,世界衢间、洞天福地、五色六御、七使十谱等等,都是篡位之战所产生的不同后果。
也可以说,是方族的整体崩解,造成难以知晓的种种后果,从而形成如今的王侯将相皆有种,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又或兵器兵备使修炼体系、昊种、不同属性的尘缘,等等。
篡位之战,让不计其数的方族,出现三种结局。
一种是陷入沉眠,成为如今通过祭祀典礼降临的昊种。
一种是逃往方族十谱,方族十谱是就是后来的十谱,它最早是做为记录所有方箓的载体,谱牒就源自这些方族。
一种是自我放逐,也就是无法沉眠,又没有及时逃入方族谱,更无力修复自身,就只能听天由命。
自我放逐且不知数量的方族,大部分都流落到虞星。
夏、衍两个星球是通过谱牒,与尘缘融合踏入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