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文武之争
陈群字长文,颍川人,今年不到三十岁,早些年在豫州给刘备当属下,刘备败退徐州后,进入丞相府做事,现任吏部郎中,也是司空荀彧的女婿。
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之法,也就是根据家世、才干对一些地区的人物进行品评,从一品到九品,一品最高。
负责品评之人被称为中正官,中正官有大小之分,各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在各郡设立小中正官,负责本郡内人物品评。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
这种方法有个好处,朝廷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各州各郡的人才状况,再从中挑选合适的人出来做官,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当下朝廷人才短缺的情况,也能保证所用之人,在道德上有较高的水平。
这一招正好能解决大晋‘众恶盈朝’的尴尬状况。
因此在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之后,就得到曹操及百官的认可。
“哈哈,子玉,你看看,这九品中正制如何?”
曹操拿着‘九品中正制’的底稿交给曹信阅览。
“陈长文是个雅人,他写的章程肯定不错。”
曹信拿过来看了一遍,确实不错。
尽管他也觉得这种制度比不上科举制,但就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这种方法无疑是最合理的。
首先,当前造纸术才出来不久,纸张质量不高,价格昂贵,书籍依然是笨重的竹简丝帛,这也导致百姓受教育程度不高,普通人几乎一辈子也摸不到书册,更别提文化修养。
另外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术也没出现,也大大限制了文化的传播。
这就导致一个现象,在普通百姓家中几乎没有读书人,也谈不上博学的人才。
此外纸张没有普及,不能用来考试,实施科举制也不太现实。
而看似弊端多多九品中正制,无疑最适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也最适合大晋。
曹信在翻阅了陈群所写的‘九品官人之法’后,也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之深。
其中条条框框写得极其详尽,针对各处环节容易出现的弊端,譬如徇私舞弊、限制中正官的权力等方面,也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若实施者能严格按照上面的规定来实施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能用一千年。
但所有好的制度都逃不过被扭曲的命运,在执行过程中,执行者会随着他们的喜好、利益、需要,对制度进行圆融、微调。
这种制度也会随着时间和生产力水平提高,而渐渐变形变色。
“陛下,这九品官人之法看着还不错,是个可行的办法。”
曹信放下奏章说道。
“看着还不错?哈哈,难道用起来不好?”
曹操疑惑地问道。
曹信哈哈一笑,“陛下,夏、商、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前朝实施察举制,这些制度在施行之初,看着都不错,能帮朝廷选出优秀的官吏,但到后来,这些制度渐渐变样,这九品中正制也一样。
大晋初立,世家大族正在各自划分地盘,几十年后,世家大族在各州各郡完全固化,他们控制着地方的官场,垄断人才的品评,为了确保自身处于上品,高门世族必定会想方设法打压一些新近崛起的小氏族、寒门。
小氏族和寒门不甘心处于底层,必定会拼命反抗,这就是阶级矛盾之所在。而在一百多年后,双方矛盾会越来越严重,到时候大晋少不了会陷入动乱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