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武尊曹信(3 / 4)

曹信的意见不多。

第一,文武九品中正制应该分开,负责武人的中正官,必须来自军方,大中正官必须是将军一级,上过战场,立下过大功,声誉不错,最好是德高望重之辈。

其二,从各郡挑选出来的人才,不可在本地任职,也最好不要在本州境内。

其三,在评选过程中,可以接受文人中正的监督,却必须保持自身的独立。

其四,中正官在工作时需要严谨,要对挑选出来的人才负责,出了事要承受一定的连带责任....

一共十二条建议,差不多三千多字。

鲁肃写了半天,写得手指发抖。

写完之后,曹信派人送进皇宫,叫曹操陛下审阅。

曹操看了之后,又交给荀彧陈群等人评议、讨论。

最终接受了十二条中的十条建议,还命陈群借鉴这十条提议,对九品中正制进行修改完善,譬如异地为官,中正要对品评的人负责等等。

经过三四个月的折腾,九品中正制正式颁行天下,分文九品与武九品,此法作为大晋的选官之法。

诏令发布后,九品制在各地引起热议,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赞成的人认为这种选官制度比曹操的《求贤令》靠谱多了,名声败坏之人很难在仕途中有所作为,名声好有才能的人,会得到重用。

按照这种办法来选官,朝廷的风气会渐渐好转,大晋也有希望了。

反对的人认为这种制度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是大晋的世家大族们在一起分西瓜,一人一块,他们独享好处,而寒门士子越来越难出头。

对于武人九品中正制,叫好的声音更多。

从秦汉时期,武人想要做官,只能通过参军打仗这一条道路,不能打仗的人,只能当地痞流氓,或者埋没在乡野之间。

而现如今的武九品中正制,给了武人及普通百姓一条进入仕途的道路。

没有能力读书的普通人,也能通过学习武艺,参与地方剿匪,再通过品评,进入官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