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攻城略地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所以古代的城池一般都有高高的城墙,给攻城一方会造成巨大困难。
古代的城墙根据建设时间的不同,高度会有不同。同时,不同城池,城墙的高度也是不同的,但绝不可能有几十米那么高,这是受限于古代材料和技术的限制。
早期的城墙都是人工夯土建造的,这种城墙最多只能达到十米,再高的话,材料硬度不够,就会倒塌。
到了后来开始使用石料修建城墙,虽然硬度跟得上,但修筑这样的城墙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没有充足的财力和人力保障,根本修建不起足够坚固的城墙。像几十米高那样的城墙,都要有十几层楼高了,是根本不可能的!
唐代的长安城高只有6米,这还是都城的高度,其他城池更不可能有这么高,如果其他城池修建了这么高,就属于违制,会受到皇帝的惩罚。
到了明代,南京城12米高,那么其他城墙最多也就是10米高,小一点的城,城墙连5米高都不到。
当然了,重要城镇,边塞地区出于对外作战和防御的需要,修建得又高又坚固则是必要的,这时候也有可能会胜过都城。
比如汉朝时,防御匈奴的重镇雁门,其高度就能达到10米,比当时都城长安要高出不少。南北朝时期夏国的统万城,高度达到8米,也比中原的许多城池都更高。
但综合而言,古代城墙是不可能有几十米那么高的,最高也就十几米,七八米的高度似乎是大多数城池的惯例,而小的城池,三五米也就很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