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二六章复兴三年
这一次,反抗军沿着第聂伯河一路南下,这里是乌克兰地区最精华的农业区。
当地的百姓还有很多人认得反抗军。
当初这支反抗军就是由第聂伯河沿岸的鞑靼人组成的。
那时候他们将农奴主的土地分给了当地的百姓。
但是后来沙俄主力来了,这支反抗军撤走了,也有一些反抗军留了下来,不过都被沙俄军队给剿灭了。
那些被解放的农奴有一部分给定罪流放,还有一些重新变成了农奴。
后来政府进行农奴制改革,这些人现在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现在这支反抗军再次出现,这些人非常激动。
布格村外的广场上,一队穿着棉大衣的反抗军士兵正在进行公审。
一座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当地的农奴主梅尔尼琴科头顶带着纸筒做的高帽,他的双手被反绑在身后,低头看着地面,背上还插着一根木条。
“杀了他,杀了他……”台下的民众举着手喊道。
在台上一个带着眼镜的军官手中拿着一张纸头,宣读着梅尔尼琴科的罪行:“梅尔尼琴科在1840年到1856年期间使用暴力残骸了五名农奴,强暴了四个女孩。他的地租是别人的两倍……综上判处梅尔尼琴科死刑。”
公审的效率非常高,很多过程都被省略掉了。
紧接着一名士兵举着枪走到梅尔尼琴科的身后,将枪口对准了他的后脑勺,随着“砰”的一声。
梅尔尼琴科的脑壳被掀飞。
下面的民众高声欢呼出来。
紧接着,士兵们将从梅尔尼琴科家中搜出的债务文书给抬了上来,有士兵拿出这些文书给底下的民众看一遍。
“现在我宣布这些债务都是非法的,全部销毁,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是那些沙俄人偷了我们的地,现在他们还要站在我们的头顶上吸血。”
呼~
一把大火将这些债务文书全部销毁,这一次村民们的欢呼声更高了。
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仿佛是压在他们头顶上的一座大山消失不见了。
“大家安心回去种自己的土地,以后这里接受鞑靼斯坦临时政府的管辖。”
这一次博赫丹弄出了一个鞑靼斯坦国出来,为了让自己更加的名正言顺。
基辅的驻军这个时候根本不敢出来,他们发现这支反抗军非常彪悍,武器也非常先进,他们的骑兵来去如风。
自己这边的兵力太少,无法在保证城池安全的同时,还能够分出足够的兵力围剿叛军。
莫斯科的援军却还在路上。
当莫斯科援军赶到基辅之后,当地的指挥官才敢出城向南边追赶叛军。
他们迅速将那些被叛军控制的乡村地区给收复。
但是这里的统治秩序已经被破坏,那些当地的民众对政府军非常反感。当政府军经过的时候,他们紧闭房门,一个个在门后用警惕的眼神盯着政府军。
这个时候,叛军突然来到敖德萨城外。
在乌克兰大平原,骑兵来去如风。
反抗军一路上收集农奴主的马匹,早就已经实现了一人双马。
他们将物资放在那些素质较差的驮马背上,自己则骑在素质较高的战马上。
转移的时候,将驮马拴在战马的后面。
从远处看去,这支军队的规模像是几万人。
一路上确实还有更多的鞑靼青壮加入这支队伍。有些人是看到曾经的同乡在加入反抗军之后依然活的好好的。
有些人则是纯粹不想继续做农民了,心中的彪悍之气觉醒。
这些战士也是反抗军这次出来重要的收获。
反抗军出征基辅之后,沙俄人将主要的防御力量都放在基辅和克里米亚。
敖德萨这座靠近摩尔达维亚的港口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因此,当反抗军万余大军对这座城市发动进攻的时候,这里仅仅支撑了一天时间。
艳妮一直在等着这条胜利的消息。
现在她松了一口气,不过她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快,通过咱们的报纸,还有那些收了咱们钱的编辑,将鞑靼斯坦汗国的消息发出去。”艳妮对欧洲站宣传部的人说道。
于是在第二天,巴黎、伦敦、维也纳、法兰克福、柏林……
这些大城市的报纸纷纷刊登了一篇报道,沙俄乌克兰地区大起义,起义军控制大片土地,宣布建立鞑靼斯坦汗国。
圣彼得堡。
刚刚回到冬宫的亚历山大二世看着手中的报纸,顿时火冒三丈。
“该死的,波塔宁无能,一支叛军而已,竟然这么久还没剿灭,还丢了两座大型城市。”
这张该死的报纸上竟然还附有照片,博赫丹穿着大衣,头上带着圆顶皮帽,沙俄国旗就踩在他的脚下。他身后是反抗军中一群最彪悍的士兵,这些士兵一个个膀大腰圆,留着骇人的大胡子,手中举着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