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恰逢则戎乡第一表演队休息,队内骨干吴天玉收拾东西,拿着牛角胡回到了平寨村家中。
白日无事,吴天玉拿出牛角胡胡乱拉着,忽然,看见天上飞着无数流火,吴天玉停下手中胡琴,看得吃惊。没有料到,一颗流火正向着吴天玉飞来。
等到流火到了身前,吴天玉已经忘记了大叫。
吴天玉被吓得睁大双眼,只见天火向着吴天玉而去,吴天玉以为自己要被这天火烧死,却只见天火在碰到身前牛胡琴时就消散不见了。
吴天玉想不到这牛胡琴不止成了自己的吃饭家伙,还就了自己的命。
而在同一片大山之中,不远处的巴结镇田寨村梁秀江也是刚从鬼门关之中得救。
不过救他的不是牛胡琴,而是勒朗。
同样的,两人当天看到非遗大赛的消息之时就决定参赛了。
在非遗大赛现场,布依族高台狮灯舞表演结束,赢得满堂喝彩。
黄正权摘掉狮头,觉得自己舞狮的动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布依族高台狮灯舞最后得分是98分,这是一个高分,还好其他参赛选手无法看到。
黄正权狮対下场休息,然后八个人拿着八个乐器上台。只见第一个头戴黑帽,身穿白衫,外套黑衣,手拿一把牛角胡琴,很是消瘦。
第二个也是同样的打扮,手拿一把葫芦胡琴,很是精神强壮。
还有六个人分别拿着月琴、刺鼓、箫筒、钗、包包锣、小马锣。其中有五个是女子。
只听得主持人的声音传来:“接下来上场表演的是‘八音坐唱’,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千百年来,它一直在南盘江流域的村村寨寨传承延续着。据传,布依八音的原型属于宫廷雅乐,以吹打为主。元明以后,由于布依族民族审美意识的作用,逐渐发展为以丝竹乐器为主伴奏表演的曲艺形式。
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清时期,布依八音曾一度盛行。在盘江流域布依族村寨普遍开设有教乐坊‘八音堂’,专门传授布依八音技艺,演出八音坐唱的八音队多时达到三百余支。新中国成立后,兴义市布依八音队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演出,被誉为’盘江奇葩’、‘凡间绝响、天籁之音’、‘声音的活化石’、‘南盘江畔的艺术明珠’。
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为八人分持牛骨胡、葫芦琴、月琴、刺鼓、箫筒、钗、包包锣、小马锣等八种乐器围圈轮递说唱。也有加入勒朗、勒尤、木叶等布依族乐器进行伴奏的情形。
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创造形成的,它深深扎根于布依族群众之中,具有鲜明的布依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说,八音坐唱既是布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又是中国曲艺宝库中的瑰宝。
参加本次八音坐唱的是则戎乡第一家表演队,带队队长是平寨村吴天玉、吴尚叔、吴天平三人。”
主持人说完,八人就开始表演,只见八人没有面对观众,而是围圈坐在一起。
第一个人开口,声音高八度,很是敞亮,自弹自唱,宛如个人秀,用苍老的声音唱着,仿佛在讲述自己的一生经历。其中掺杂着祝福的语气,观众仿佛到了婚礼现场,在参加一个山村之中的婚礼,一同庆祝这难得的喜事。
唱完之后,其他的乐器一同响起,像是为这第一位的演唱做一个欢呼。
从第一个牛胡琴,到第二个葫芦琴,再到第三个乐琴,都是如此。
直到了第四个就不同了,声音很是平缓,没有刻意提调或者降调,奇怪的是,声音之中却是自带抑扬顿挫,看似平平无奇的演唱,在她手中刺骨的配合之下,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她的妆容画的精致,声音也很是好听,如黄莺啼叫一般。它的脸上露出满足幸福的神色,仿佛她不是在唱歌现场,而是在婚礼现场,她能够深切体会到新娘的感受,或者说她是想起了自己刚结婚之时羞怯紧张期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