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爷收下我们吧。”其他人也都围了过来,争先恐后的自我推荐。
“朱老爷,我这俩闺女都是黄花大闺女,留下她们给朱老爷端个茶倒个水吧,干活可利索了,要是要是朱老爷看得上眼,暖床也使的。”
甚至还有一位大叔一手将自家的两个收拾齐整的闺女推到朱平安跟前,王婆卖瓜的推荐一番。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然后朱平安就看到大叔手下两个扎着小辫子的小萝莉,正瞪着圆圆的大眼睛一脸天真无邪的看着自己,其中一个还咬着手指头流口水呢。
大一点的最多六岁,小一点的也不过四五岁的样子
还没桌子腿高呢。这年纪也就会暖床了吧
朱平安一脸黑线
看着院子里争先恐后自荐为奴为仆的人们,朱平安嘴角有些抽搐,这就是大明朝的投献了吧。对于投献,朱平安也是有所了解的。现代史书评论对此大多是批评的态度,差不多将其定义为大明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在朱平安眼中,投献也要分开来讲,对于国家来说。投献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但是对于乡民来说就非如此了。
像眼前这种自愿投献来说,如果对他们不利,他们肯定不会如此的。
怎么说呢。
这就像是一种避税手段,这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研究出来的,朝廷对于官员举人之家都不收税不征徭役的,于是劳动人民就想着我要是成为官员举人家人那不就同样免税免徭役了吗,怎么成呢,投献土地成为佃户可以,投献自己成为家奴等也同样可以。
在大明虽然朝廷明文规定田税很低。不超过十分之一,可是经不住层层盘录层层加码,淋尖踢斛火耗陋枧常例,对普通农户来说负担就重了。另外一点,大明徭役可是相当的重啊,修路修桥押解粮食,甚至送三瓜俩枣的跋涉千里至京城的徭役都有,又费时间又费路费的,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