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诉你,咱们县尊那可真是用兵如神。我们单对单打不过倭寇的,可是县尊让我们摆了一个简单阵型,你说神不神,倭寇就在咱们阵下碰的头破血流,我们像是杀猪捅羊一样,把倭寇小矮子杀了个破滚尿流到时候,你就跟紧我,保管你小子一个毛都掉不了。”
参加过抗倭守城的青壮,纷纷现身说法,给新参加征召的青壮加油打气。
在同伴们感染下,新参加征召的青壮也放下了担忧,挺直了胸膛。
如此一幕幕,在队伍中多次上演。随着行进,队伍的士气也在稳步上升。
在太阳最后一抹余晖消失在地平线的时候,朱平安一行赶到了事发地——五溪山。
“县尊,前面就是叛乱南蛮苗裔盘踞的山区了。南蛮攻破了东南避洪区后,押着粮草,劫持者百姓退回了前面那座山。”一个差役指着连绵起伏的五溪山对朱平安说道。
五溪山是东南苗裔世代居住的山区,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了上千年了。
朱平安之前看过县志,也看过县衙存档的资料,这连绵起伏的五溪山区中有一百多大小不一的苗寨,大约有七八万的苗裔居住在这里。靖南县志将之统称为“五溪苗”,言其“有名无姓”、“婚姻不必同姓。”
五溪苗相对发展落后,以农业为主,辅之打猎,只有少量使用耕犁,主要还是以相对原始的刀耕火种方式种植农业,收获远不如汉民。五溪苗介于奴隶制与封建制之间,有一百多个部落,也就是苗寨。朝廷承袭了元朝制度,设置了五溪土司,间接管理五溪苗,由五溪苗最大的部落首领担任五溪苗土司。不过,百余年来,五溪苗与靖南等地官府以及汉民矛盾不断,小打小闹不断,反叛也是时有发生,一直都是统治隐患。靖南等地官府也出兵平叛过多次,付出的代价和损失不少,但是效果一直都不理想,靖南的一任知县还死于一次平叛中。所以,这些年来,各地与五溪苗接壤的官府都视五溪苗为烫手山芋,能推则推,轻易不沾手。五溪苗多数处于靖南境内,各地官府也都将这烫手山芋推到靖南,使得靖南就成了冤大头
朱平安估计南蛮苗裔之所以这个时候叛乱,也是因为洪灾,他们难以为继。
刘典吏是靖南县衙兵房典吏,本身也是武勇之人,他看着军容整齐的青壮和差役,信心十足的向朱平安请命道,“县尊,我去喊话,让叛乱南蛮归还劫走的粮草和百姓,并令他们土司自缚出山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