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远处传来了不断闪烁的红色微光。
一名熊耳男人耳朵微动,一名典型的乌萨斯人。他真在低头用着手中的铁锤将木桩一个个钉实。
远处轻微的噪音传来,乌萨斯男人似乎很不耐烦的扔下铁锤,拍了下熊耳。
“这耳朵又幻听了。”男人很烦躁的自言自语。
“尤里,飞机,飞机!”一名青年大喊。
“别乱叫了,肯定你耳朵也有问题了,飞机再也不会来了。”男人咆哮到。
男人忽地抬头,不禁扭紧的眉头。他可以凭借闪烁灯光的频率可以推断出是一架老式双翼飞机。如果还能离得近,那么他还可以看出型号。
“快,打开无线电,看看有什么发现。”尤里冲青年大喊到。
青年迅速的组装起天线,尤里也迅速打开探照灯,青年将天线预热,降功率逐渐调到最大。耳机里传来“呲呲”的电流和噪音,他知道这是开机一段时间的正常现象。
探照灯在黑夜中像利剑刺穿奶酪地刺穿黑夜。
安德森迅速拉低操作杆朝探照灯处飞去,降低高度,同时呼叫无线电,传来的便是一阵噪音。
“彭”的一声,探照灯灯泡炸裂的声音传来。“该死,怎么现在坏了,”尤里愤怒的一脚踢开地面上一块石子,同时招呼着青年。“探照灯我来解决,继续用无线电联系。”男人迅速的跑向仓库寻找零件。
突然,探照灯光束的消失了,机场的探照灯犹如海上的灯塔,一旦失去探照灯的指引,飞机着陆多半九死一生。
安德森冷静的继续压低飞行高度,飞机染料已经低到了警戒位置,意味着如果不在十五分钟内,降落那么迎接命运的便是坠机。
普通眼中,空中视野极其宽阔,地面一览无余,飞机寻找机场降落,轻而易举。
其实不然,白天从老式双翼飞机上俯瞰地面或许一览无余。但夜晚却截然相反。白天或许清晰可辨的场景,夜晚中这些场景在飞行员眼中就是重复性极高色块。
由于飞机在空中的相对速度很快,白天由于视线良好,很容易区分地面;到了夜晚地面就犹如一块块黑色的拼图,这时再让飞行员区分地面就犹如让飞行员去完成地狱黑的拼图游戏,难度可想一般。城市由于建筑区划还能区分,尤其是在植被覆盖率高的平原、丘陵地区,对飞行员来说简直是个噩梦。
后世之所以解决夜间起降飞机的问题凭借的是gps,雷达、无线电通讯、机场指示灯的指引以及飞行员自己本身的过硬素质。
而在二战时期,想要夜间起降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成功起飞,飞机也很难成公着陆。
地面探照灯无法有效的为其指明着陆跑道,因为在空中,探照灯光束在空中由于太过强烈,导致无法区分方向,失去对位置的判断,导致坠机。而用探照灯地面摆出阵行,如“十”字型,在空中,飞行员眼中方向可能与指引方向正相反。原因就是没有有效的地面引导,还有空中缺乏地面元素确定方位引导。仅靠探照灯指引,理论上通过摆出特殊的阵列还是可行的,但实际实践下来就是灾难,一下摔上几家飞机,或者摔死一个飞行员,尤其是飞行员,现实世界极难培养,而在二战时期需要在当时的教育水平中找出一个高水平学历的人来驾驶飞机。那么摔死任何一名飞行员都是人才的损失。这也就是飞行员为什么待遇如此之高。所以二战时期,哪怕敌对国都有明文规定,不杀对方跳伞飞行员,各国都要求飞行员除携带机密文件外,都在跳伞后立刻投降。意思说,跳伞飞行员跳伞之后就没你什么事了,做俘虏就行了,等着交换俘虏就行了。不用担心敌国会射杀投降飞行员,毕竟都是要交换的,而且飞行员都是在当时哪怕是现在都是各方面的人才。投诚了也好。
这也就是二战时期基本没有夜间空袭的原因,如果有,那也是二战要后期了,哪怕日本偷袭珍珠港也是后期地面引导技术进步才实现的,也不是靠的地面探照灯。
还有就是,哪怕将跑道照的灯火通明,天空中看起来不过是个点,降低高度后,虽然能清晰观察,但是速度加快了,却来不及调整,造成坠机。总结来说,还是成功率太低,飞行员宝贝太珍贵了。
这对于飞行技术不发达的泰拉世界来说夜间起降这方面尤其是个灾难。
安德森面临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