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瓷都就几个窑厂,还都是国营的。”
“所有的高岭土,还有釉料啥的,也都是被官方掌握,当时也没有民窑。”
“所以瓷都出产的瓷器,那就是品质的保证,自然价格也就要的高啦!”
“这种情况,到九零年代,开放民窑之后,才被打破。”
“后来大量民窑成立,不但造出来的瓷器素质参差不齐,也迅速拉低了瓷都瓷器的价格。”
“也顺带着败坏了瓷都的名气,这种情况,直到10年左右,才开始渐渐有所好转……”
老杨又给陈睿科普了一段瓷都的近代发展史。
陈睿这才知道,原来那会儿的瓷都,还曾经这样风光过。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咱们外销瓷生意做的越来越好。”
“就有不少香江的商人,专门跑到内地,来订购瓷器。”
“还有些大胆的,就带着图纸,想要找瓷都的人来烧制一些仿古的瓷器。”
老杨这么一说,陈睿就懂了。
原来那会儿,就已经有人想要烧制仿古瓷了。
“可那会儿瓷土,都是工厂管,而且釉料也同样是厂里在管。”
“整个瓷都,就那么几个瓷厂,几个炉子,你想要烧高仿瓷,根本也没那条件。”
“就算香江商人给的条件再好,当地的瓷工,也不敢。”
“毕竟当时国家对这方面管的非常严,当时几个国营瓷厂,可是都有自己的警卫部的。”
“而那会儿他们的警卫部,可都配有真家伙的……”
陈睿点点头,这段历史,他也听老爸讲过。
八十年代的时候,他老家也有不少国营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