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但女人的气场和美丽,更多时候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在迪奥门店的豪华换衣间中,试过一件件晚礼服,又试穿普通时装,还有专门的服务员在根据她的尺码送鞋子过来,朴雅卡-乔普拉只感觉如同身处于梦境之中,以前羡慕的生活,如今触手可及。
这也更加坚定了她去洛杉矶的决心。
试穿之后,罗南一口气给她买了两套晚礼服和三套日常时装,还有相应的鞋子与配饰,刷了足有五万美元。
罗南昨晚很开心,自然也会让女伴开心。
说起来,他欣赏的终归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对待女伴的态度,而不是哈维-韦恩斯坦。
大家一起开心,高兴了就凑在一起玩,不开心了就分开,好说好散。
向卡门-凯丝表白失败,罗南也渐渐放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至于在好莱坞弄个水晶宫,那更是幻想之中的幻想。
以好莱坞女性的开放,用不了多久,连脑壳都会变成绿色。
回到酒店,朴雅卡-乔普拉开心的躲在房间里摆弄新买的衣饰,罗南找出上午从托尼-科赫那里拿来的一些德国电影的相关资料,翻看了起来。
相比于英国和法国,德国电影业更加不堪。
从九十年代初以来,德国电影业每况愈下,德国观众对“德国产”电影实在不感兴趣,根据资料显示,德国国产片的观看人数只占影院观众百分之十,电影院的生存基本靠美国大片维持。
究其原因,主要是德国人过于强调电影的纯艺术性,大部分德国电影色彩晦暗、过于注重心理描写、偏爱表现人性的扭曲方面,缺乏观赏性和娱乐性。
观众看完德国电影常有一种不可言状的压抑感,用托尼-科赫的话来说:德国电影往往以传教士般的热情,企图用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姿态向观众灌输理想和进行说教,影片中晦涩深奥的对白,书生气十足的电影脚本,把德国电影推到享受和消遣的对立面。
就算是这样,德国电影能维持现在的局面,也是得益于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德国政府每年在电影业上补贴高达近4亿美元,而德国电影几乎没有一部不拿政府补贴的。
这既是好事,也是种坏事,大额度的补贴,也会让电影更加脱离观众和市场。
反正由政府买单,我想拍什么就拍什么。
罗南猜测,类似这种思想,在德国电影圈子当中肯定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