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老实人(1 / 4)

比起丹-布朗的原著小说,电影尺度其实要小得多,如果放在中世纪,包括丹-布朗在内,剧组所有人员有一个算一个,妥妥要上火刑架。

《达芬奇密码》的首映式浩大,吸引到了数以百计的媒体记者,因为全世界有无数双好奇的眼睛等着看这部拥有四千万读者的小说改编成电影会是什么样子。

曾经,罗南看这部影片时,只觉得莫名其妙。

在极度缺乏宗教背景的东方,观众有看到一半起身离开的反应是很让人理解的。

这部影片,真正的卖点其实就是宗教内容和原著的火爆,甚至连汤姆-汉克斯都无法成为卖点。

反而变成影迷们吐槽的对象。

背负巨大舆论压力的汤姆-汉克斯为在外形上向角色靠拢,一面积极减肥,一面将常年的板刷头变成了“飘逸”的长发。

但看过《达芬奇密码》试映的观众依然对大汤姆的仿学者发型吹毛求疵,将其称之为“前额光秃,后脑勺一个鸭尾巴”!

至于内容,这种小说实在不是非常适合电影改编的对象。

用文字表达时所展现出来的解密,影像化之后的吸引力大减,这不止是影片拍摄的问题,还有观众习惯了商业电影必然会带来的眼球刺激。

哪怕是另一大争议宗教电影《耶稣受难记》,也是利用争议吸引观众进入影院,以鞭笞耶稣的酷刑留住观众。

《达芬奇密码》这部电影,不能说朗-霍华德能力不够,毕竟这是好莱坞艺术与商业平衡做的较好的导演之一,既有《阿波罗十三号》和《格林奇如何偷走圣诞节》这种大卖商业片,又凭借《美丽心灵》拿到过奥斯卡最佳导演。

朗-霍华德花了很多力气在如何用画面表现书中某些略嫌枯燥的历史和理论段落,导致电影用来解释的时间被拉长,而在紧张的情节推动上又失掉了精力;视觉处理上,他不乏神来之笔,比如跨越历史的镜头叠和,和对历史传说部分的画面进行油画质感的处理。

至于对于宗教的否定,电影如此巨大的投资,就决定了必然要大规模上映,需要在尺度上妥协。

这不是艺术的丧失,而是聪明的规避。

所以,原著对于宗教的种种,在电影里面化为了汤姆-汉克斯的一句台词:耶稣是人是神,为这个问题送死的人还不够多吗?

不可避免的,当小说的情节以画面展现在大银幕上时,失去了那种精神上的惊悚。

罗南还记得曾经上大学时,一位了解西方宗教史的舍友躲在被窝里通宵读原著时的那个夜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