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是摄制组和演员们的工作。女记者作为拍摄过程的亲历者,她将从旁观者的角度在《信号》杂志专栏作连载报道。所以比起各就各位忙于拍摄的第三帝国的文艺工作者们,女记者拥有最大的自由度。
而且比起想尽办法也要把间谍装备藏着掖着的盟军间谍们。女记者完全是大大方方挂着摄像机,走到哪拍到哪。当然,军用摄影器材和民用摄影器材有着显著的区别。尤其是在小型化、集成化、高清晰成像等方面,军用间谍器材要远超民用。然而还是那句话,罩不住女记者快门一闪,想拍就拍啊。甚至她用一支军用红灯泡,大大方方的给自己做了间冲洗照片的暗房。
当然,所有登上报刊杂志的照片和文字,都必须经过盖世太保的严格审查。能不能成功刊出,女记者甚至杂志社都不能完全自主。但考虑到纳粹对占领区各个层面的严格封锁和管控,女记者已经拥有比其他职业者更大的自由度。这是毋庸置疑的巨大剧情优势。
不信换个人脖上挂个相机在军事管制区周围闲逛试试看?
分分钟老底扒光扔进集中营。
“咔嚓!”随手按下快门的女记者在前设计主管的陪伴下走进了一间陈列车厢的厂房。
“啊,这是乘客车厢。”女记者已经认出了专门为“sa3快速列车”设计制造的双层客车厢。
“这是已经完工的部分。”前设计主管被免职后成为整个部门的闲散人员。专门负责对接这次拍摄任务。而他平常的工作也就是陪同女记者到处闲逛。当然其中也必定有监视任务。告诉女记者,不该看的别看,不能拍的别拍。有个人在身边时刻提醒,对参与各方都能省去诸多麻烦。
“最华丽的部分也是最简单的工作。”女记者似乎有感而发。
“您是说明星们在镜头前的表演?”前设计主管听出了隐藏的内涵。从场景到道具、所有脏活累活都先由拍摄人员做完,大明星们在镁光灯下完成华丽的表演反而最轻松简单。甚至拍摄的都是面部特写,稍微只能看清轮廓的危险拍摄都由特技演员来完成。也就是真正的女主人公——女试飞员汉娜·莱契。
“啊。”女记者其实感慨的就是“sa3快速列车”本身。从列队在特制宽轨上的一节节双层车厢,相似却又区别的结构和造型上不难看出,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极致体验,他们不惜工本,建造了许多节原型车。也就是所谓的“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