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1:圆满时(9)(2 / 4)

“先试一试,你可以说那只是你合作伙伴的合作伙伴间接透露的消息。只要他上了我们的战车,接下来就由不得他了。”在罗马尼亚充当食尸鬼期间吃了不少苦头的帕克有他的一套心得,“在此期间你应该有办法找出一些其他的机会,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在他发现自己被骗了之后遭到猛烈报复了。”

彼得·伯顿咬着手里的圆珠笔,他把蒙斯克的个人资料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认为帕克刚才所说的诱饵可行。作为军人的蒙斯克不会是什么天真的和平主义者,身为商人的蒙斯克也没有把到手的肥肉拱手相让的理由。确定了基本思路后,伯顿临时构思了一些用来拉拢对方的条件,这些附加条款有助于他维持和蒙斯克之间的关系,哪怕是在谈判破裂的情况下。

作为一名尊敬的外国友人,蒙斯克在巴基斯坦有许多住处,有时他会跑到矿区附近自行做些调查工作,其余的空闲时光里他则留在首都组织他的生意。掌握了对方联系方式的伯顿给蒙斯克打了电话,约定在周日见面,而后便和帕克紧锣密鼓地制定起了下一步行动方案。他让帕克去联络在巴基斯坦的同事,如果cia在巴基斯坦的相关人员愿意配合他们释放一些假信号,那则再好不过了。

1983年的圣诞节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气氛和东孟加拉地区此起彼伏的叛乱而变得十分压抑,这种压抑到了第二年也没有任何缓解。1984年1月初,换了一件新外套的伯顿和帕克准时出现在了蒙斯克资助的一所巴基斯坦地质博物馆附近,这里没有多少游人来访,突兀地停放在附近的每一辆轿车都会引起保安人员的注意。

平心而论,巴基斯坦的舆论环境最近一段时间有所好转,公众对战争乃至核战争的恐慌也有所下降。这要归功于巴基斯坦军方的宣传和巴基斯坦公民们的坚定信念。当巴基斯坦军队拒绝承认对东孟加拉的镇压行动并一再对国内强调说策划了这一系列阴谋(有人认为印度人的元首自导自演了此次刺杀行动的印度人若痴心妄想着趁乱袭击就只会换来下一场惨败。在印度方面保持了相对克制后,巴基斯坦暂时取得了上风,接下来他们只需要把东孟加拉的问题解决。

尽管如此,从多角度搜集情报甚至自己钻进商场和工厂去进行调查的伯顿还是看到了一些并不让人乐观的变化。他听说巴基斯坦有些城市的货架空空如也、当地居民纵使有钱也买不到所需的商品,而他在首都所看到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准确地说,货物供应短缺的现象得到了缓解,而且部分货物还出现了积压,但市民们的生活状态仍旧不容乐观。一些商场经理人隐晦地向他表示,有相当一部分市民缺乏充分的消费意向。

这些问题是没法靠着从词典里删去利息一词等自欺欺人的做法来消除的,伯顿想着。经济学家固然是一群无视规律的混账,那些连规律的存在都不认可的家伙更是如此。凭着自己的臆想或是一厢情愿的浪漫情怀去应付经济问题的人大多都会付出惨重代价,而能够妥善地处理经济问题的大人物必然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钢铁之心。

比如麦克尼尔时常提起的gdi第二代理事长兼时任财政理事雷蒙德·波义尔。

彼得·伯顿的眼睛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他看到有一辆轿车由远及近,停在了有些狭窄的停车场中。那辆看上去平平无奇的轿车里走出来一个穿着褐色外套的中年男子,灰白的头发和标志性的发型立即让他确认了对方的身份。

“伯顿,目标出现了。”帕克拍了拍伯顿,提醒他注意外面的动静,“从车上走下来的人是蒙斯克吗?”

“是他,车牌号也一样。”伯顿放下望远镜,拦住了作势要马上下车的帕克,“稍等一下也没什么,而且我们要让他明白我们今天为了展示诚意而刚做出了些不小的牺牲。”

最后一句话又把帕克弄糊涂了,方头方脑的汉子于是决定保持沉默、不给伯顿添乱。两人又等了几分钟,直到阿克图尔斯·蒙斯克独自一人进入博物馆内之后才下车。原gdi特种兵指挥官像个真正的保镖那样跟随在伯顿身后,只是这雇主的身形壮硕得和保镖相差无几,以至于两人看上去竟都像是前来打家劫舍的黑帮成员。

大厅的装修风格第一时间吸引了伯顿的注意力。他参观过许多宅子,并总会和卡萨德谈起那些恨不能将一切奢华要素堆积在肉眼可见的角落里的暴发户们是多么地缺乏审美素养。奇怪的是,用大片的金色和红色来布置一座博物馆,这本该是他最反对的,而那些看上去并不突兀的空白和点缀却削弱了颇显单调而滑稽的配色带来的冲击性。他没有见过这样的博物馆,倒是在某些大亨的私宅看到过类似的风格。那么,或许这座博物馆不仅仅是受了蒙斯克的资助那么简单。

“爵士,我们又见面了。”伯顿走上前主动和对方问好,“很抱歉,我们刚从外地赶回来……虽然马上就往这里跑,还是晚了一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