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里面早就堆放好了焦炭和铁矿。焦炭是从抚顺炼好了运来的——没有什么高明的技术,就是挖个坑把上好的煤铁放在里面燃烧,妥妥的土法炼焦,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铁矿是在南芬县城以南的黑背沟和铁山沟挖来的,听两个地方的名字就知道是有铁矿的。因为是露天矿,还有一部分露出地表,而且还是磁铁矿,非常容易发现。因而早在辽金时期就有开采,不过规模不大。现在又被重新找到,调了一千几百个奴隶在开采。产量同样不大,每天运到南芬县城的矿石不到两万斤上下。经过洗选和土窑煅烧之后,也就剩一万六七千斤。差不多和这台已经建成的高炉的消化能力相等,顺利的话每天可以出铁水八千斤,差不多四吨。不过受制于辽东的气温,南芬铁坊在冬季冰期要停工几个月。每年也就运行两百五十天左右,所以目前的年产量就是一万吨生铁。而熟铁和钢的产量还要大打一个折扣,熟铁最多就七八千吨(全部生铁都炼成熟铁),坩埚钢的产量则不过几百吨——坩埚钢的增产难度很大,即使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钢还是一种相当昂贵的金属。生铁产量高达两百多万吨的英国,在贝色麦转炉炼钢法发明之前,钢的年产量也不过几万吨。
不过每年几百吨的钢换算成斤也要上百万了,足够让两万步兵骑兵都穿上坚固的板甲用上锋利的钢制刀剑了!
如果昌国邓家能从舟山动员上几千贫农来抚顺、南芬两县从事冶铁开矿。南芬铁坊的产量,起码能在短期内增加两倍。每年炼出两千吨坩埚钢也不是不可能的!
火已经点燃了,阵阵青烟从炉顶的烟道里喷涌而出。孟大头在出铁口打开的涂抹了耐火粘土的生铁门外眯着眼睛看了一会,“总管,燃得旺了!”说罢就猛地合上了活门。
齐塔一挥手上的小旗:“鼓风!”
巨大的水车在水流带动下缓缓转动起来,通过机关齿轮,伴随着一阵阵唧唧嘎嘎的木器转动,化作了风箱活塞的往复运动,新鲜的空气从风道吹进了高炉之中。在充足的氧气助燃下,炉子里的焦炭迅速燃烧起来,冒出的烟也由黑转青,由青转白,颜色越来越淡,最后,一大股火焰猛地升出炉顶。
早就登上了脚手架的铁坊工匠看到火焰,便大声发喊:“添碳喽!”
下面的工匠得到信号,扳动机关,水车的动力又传到了绞盘,通过滑轮组,将一筐筐的焦炭吊上了脚手架,上面的两个工匠一起抓住竹筐,拉到添料口,将一筐焦炭全都倒了进去,火上加碳,碳助火势,炉中的大火越燃越旺,温度也迅速攀升,炉子里面的铁矿石在高温的作用下,渐渐的变红变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