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些关于本书创作动机的胡言乱语而已,所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下面是正题。
随便翻开一本2年前后出版的、讲述计算机发展历史的教科书,阿兰图灵的名字都如同一座丰碑,似乎他定义的那个超级终端,就是人类应该为之奋斗的人工智能最终形态。
图灵奖,各种其他以他名字命名的纪念,已经把图灵与他的理论推上神坛。
他的设想不能说错,毕竟“如今还做不到的东西,并不代表将来也做不到”。但是,随着历史迈入21年代,互联网业界的技术前沿大咖们,至少已经达成了一点共识:或许阿兰图灵的超级终端构想没有错,但它至少不是人类最初、最容易实现的一种人工智能。
因为,在26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杰夫辛顿教授,发现与总结了“深度学习算法”。从那一刻之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追求,从一台超级终端,转向了一个超级网络。
什么?只是一种算法?你特么在逗我么?那关我们普通人鸟事?
无数门外的读者,肯定会这般想,并且觉得转述前面这段话的作者实在是太不亲民,太喜欢端着逼格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