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衍的二位哥哥,不仅将杜衍赶出家门,更是直接和他对簿公堂,理由是杜衍生母盛氏改嫁时藏匿私财。
后来,一次争执中,杜衍被两位哥哥砍伤,幸好被他姑姑及时救下。
被扫地出门,十五六岁的杜衍顿时没了去处,最后只能远赴京西路孟州河阳,投奔生母。
然而,盛氏的第二任丈夫钱氏,却非常不待见杜衍。
毕竟,此时的杜衍已经十五六岁,即便收养,也不一定养得熟。
这一次,杜衍当真是无家可归了,只能频频往来孟州、洛阳之间,以抄书谋生。
好在杜衍的祖父很疼爱他,杜衍幼时受到过良好的教育。
不然的话,以他后来的经历,只怕很难考中进士。
大中祥符元年(18,杜衍的人生迎来了转折,他先是孟州济源县的富户相里氏看中,定下了亲事。
然后又于当年,成功及第,并且及第的排名相当高,乃是头甲第四,差一点便是榜眼。
虽然杜衍初授的差遣只是扬州观察推官,属于幕职文官,但得益于进士高第,他的本官起步便是大理寺评事,省去了选人改官京官的漫长仕途。
如果不是高中一甲第四,以杜衍的经历,此时的他,只怕仍然在选人阶段沉浮。
当然,在杜衍高中之后,越州杜氏也重新派人联络了杜衍。
但覆水难收,破镜难圆,杜衍没有重回家族,也没有借助家族的任何助力。
杜衍的仕途从扬州观察推官起步,后来历任知平遥县,通判晋州,知乾州,权知凤翔府,提点陕西路刑狱,提点河东路刑狱。
纵观杜衍的履历,他先是从幕职州县官开始,再到知县、知州、提刑使,这些差遣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地方官。
相比于那些苦苦挣扎于选人阶段的官员,杜衍无疑是幸运的,进士高第,一步越过了选人宦海。
然而,和那些背景深厚的官员相比,杜衍又有些不幸,一步一步走到中央,官居宰相,最后却因为庆历党争,光速罢相。
百日宰相,是杜衍的又一个头衔。
杜衍也是北宋宰相任期最短的一位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