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没有想象中的大。
同样的投入,效益更高。
这才是国内基础科学受到冷落的重要原因,其他什么学阀、体制之类的原因,都是次要因素。
“以上就是全部。”
“谢谢大家。”
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了连绵不绝的掌声。
交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如果发现点什么就死死地捂在怀里,人类哪有现在的进步。
当然。
真正事关国运,即刻见效的好东西,肯定要捂在怀里。
就像可控核聚变。
那东西,谁要是有突破,绝对不会分享出来。
谁掌握了能源,谁就是下一个时代的王!
可控核聚变,也是李杰这一世的终极目标,花个二三十年,把这玩意肝出来。
二三十年,看着很长,其实已经很快很快了。
因为可控核聚变的前置科技链太长,太长。
哪怕知道原理,想要搓出来,也需要十几年的功夫,考虑到影响,这个时间需要适当的拉长了一点。
2035年,那是李杰给自己定下的时间点。
35年,完成实验室阶段。
40年,正式进入军用、民生领域。
报告会结束,李杰第一时间被央视的记者堵住了。
对比上次,这一次的采访规格明显高了很多,而且很有可能登上早间新闻、国际新闻之类的栏目。
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