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这个东西,直译过来就是清净的地方,诸如佛陀、菩萨的居所就是净土,不沾染世俗的尘埃,不过在佛经里有更高的引申意,即是超脱六道轮回的天上佛国,这一点来看,倒是与所谓的天堂有相似处。
这个说法还是很局限性的,是硬生生创造了一个神秘的虚无世界,如果说俗世外有这样美好的、极乐的,只需要遵从佛的教诲就能进入其中享受的空间,未免是在把人的地位贬值,进而抬升了宗教的崇高性。
而一个宣传死后的美妙世界的宗教或是思维流派,都是在对人性进行桎梏,是原始而蒙昧的,这同许多东方先贤哲人的包容性思维是有显著冲突的。
释迦牟尼对神秘都保持了保守的态度,《杂阿含经》中有十四无记,讲述了这位先贤对外道以颠倒之见问难的十四个问题,皆不置可否,不予明确的答复。
而后人对经典的解读出现谬误,就把那些奇妙的文字和高深的比喻曲解为神秘主义。
净土在正确的思想导向中,便可解读为一种群众性的精神境界,若有心清净,无处不清净,众生皆清净,凡尘为净土。
鹿正康自然体悟到了这一点,而到了实际的操作上,他便主张自己创造出一个精神幻境来,或者说是模拟虫子国度的梦境世界,构建一个以他为主导的“梦境净土”。
成果自然是有的。
对他这样禅定甚深的修士来说,自己的每一个念头都可以清晰把握,做不做梦,做什么梦都可以随心选择,于是他就以观想之法,在自己的脑海,或者称为灵台处,开辟、建设了一个梦幻的虚拟世界。
这个世界本是独属于他一人的,是只有他一人的净土,在里面他也能如曾经那样,分裂意识,或者重建梦境决斗场都可以,但他远不满足于此。
他想要的是能容纳他人意识的梦境净土。
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上缘。
上缘是化假为真的奇妙本源。
鹿正康以心念将自己的上缘珠抽丝,随后在外围搭建了一个框架,将自己的净土梦境分割,这部分心念注入框架里,就完成了净土的基础。
他称之为净土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