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说了一句什么,冯一东没太听懂。
冯一东的英文,其实也不太好。
日常交流都有些麻烦。
他接过了电影票,电影票上也是俄语,他不太懂。
但看对方那种表情和态度,冯一东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难道,这是你的电影?”
“是的,我的电影!”那个男人狠狠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冯一东又低下头去,看向了那电影票。
他万万没想到,在北德文斯克的电影院门口,看到了一个同行。
这样的同行,不应该混迹在莫斯科吗?
冯一东想了想,拿出了手机,点开了翻译软件,和对方聊了起来。
虽然翻译软件也不太精确,双方需要连蒙带猜,但他还是大概了解了情况。
这个人是北德文斯克本地人,也是一名独立导演,用尽了自己的积蓄,拍摄了一部电影,好不容易上映了,却几乎无人关注,甚至没有人愿意排片。
更惨的是,在点映当天,遇到了《巴达卡》的首映,排片量被挤到惨不忍睹。
用他的话说,排片量能超过100块荧幕,就已经是万幸了。
为了推广自己的电影,他甚至掏光了自己的积蓄,买了很多张票,到处送人,就为了能够形成一点点的口碑,拯救这场电影。
“为什么我们的同胞,却不支持我们的电影,不支持我们自己的故事,却要去支持别人,难道就是因为那个会唱歌的小孩子吗?”有些颓丧的男人,并不知道冯一东是谁,对他低声抱怨着。
“是啊,那个会唱歌的小孩子,影响力非常大。”冯一东笑了。
曾经和谷小白竞争过的冯一东,听到别人吐槽谷小白,感觉特别搞笑,莫名其妙还有点爽。
然后他道:“不过归根结底,电影嘛,还是要回到电影本身,影响力再大,也只能影响一个开局。电影不好看,影响力再大也没用。”
曾经是国内流量一哥的冯一东,说起这句话来,也是感慨万千。
同样是顶流带货,《天空计划》收获了流量的快钱之后就折戟沉沙,加上宣发成本,其实是亏的底裤都不剩。
而同样借助流量,《再见·少年》的质量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却可以在国内拿到二十多亿票房,再在海外疯狂收割,把东南亚和日韩收割了一个遍。
那时候,他在流量上还能和谷小白掰掰腕子,现在已经差了好几个数量级了。
如果不是谷小白加持,《巴达卡》靠口碑积累,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呢,想要爆炸恐怕不容易。
这位老哥遇上这个时候的《巴达卡》,真的是比他当初还倒霉。
“兄弟你说得真没错,我敢打赌,我们的故事一点也不比《巴达卡》差!可为什么大家连一个开局的机会都不给我。”俄罗斯老哥痛苦地抓着头发,“这样下去,我真的要跳海自杀了。”
冯一东见过这样的人。
他们把全部身家都压在了一部电影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事情的发展,终究还是不如他们所料想的那样,眼看就要活不下去了。
上个因为亏惨了要跳楼的人,叫王达文。
“说了这么多,还不知道你的电影到底拍的什么?”
“哦,我拍的是一个关于海盗的故事,一个俄罗斯的青年,前往一处海盗肆虐的地方当老师,想要通过教育,让他们摆脱世世代代成为海盗的命运,但却被那些他们想要帮助的人残忍的杀害,然后他的学生,再次端起了枪去抢劫,结果被俄罗斯的军舰消灭了,最后一幕是那名少年的尸体漂浮在海面上,鲜血染红了海水……然后屏幕黑下,响起了那首他的老师曾经唱过的那首歌……”
这不就是巴达卡的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