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胡县令待客的地方。上次林川几兄弟也在这里待过。
“明德,你可知今日我带你来这里,所为何事?”
两人刚刚落定,宋教谕喝着奉上来的新茶,心情不错地问。
林川心中一动,但面上仍是摇了摇头:“学生不知。”
“哈哈,明德你选的本经不是《春秋》嘛,学宫无治《春秋》者,老夫便想给你引荐一位名师,此番到来,正是名师有了着落。”
“宋夫子的意思,莫非这位名师现在在县衙中?”
“正是!”
宋教谕吹了吹碗面的茶沫子,一脸笑意地浅抿一口热茶。
“这次的季考之题,正是这位名师对你的考校,眼下你通过了对方的考校,我自然带你来面见他,看你俩是否有成为师徒的缘分。”
可是!县令并不治《春秋》,林川通过大舅了解的,胡县令的本经是《礼记》。
不过,林川心中这么想,但没有说出来。事情到底如何,看下去就知道了。
至于,季考之时的那道《春秋》题目,林川早有猜测出题者另有其人,没想到这么快就从宋教谕的口中得到了证实。
只是这位名师居然在县衙中!
不可能是某房的典吏。山区县的典吏都很少有举人功名,宋教谕不至于这么没眼力。
或者是胡县令的随行师爷?
…这个也不大可能。
林川打量着环境若有所思…
这个小偏厅是胡县令的待客之所,选在这里见面……
要么那位名师位列典吏和师爷之上,得县令重视,要么…是县令介绍的同窗同年之类?
反正,至少得是位二甲进士。
不然,林川只能辜负了他们的好意!
正想着,外面传来了二个人的脚步声,随即就看到一身便装,身材清瘦的胡县令和一位三十多岁的壮硕男子从外面走了进来。
仔细看的话,还会发现他们的鞋边以及裤脚上有些粘泥,这副风尘仆仆的样子,应该是刚从外面回来,来不及洗漱就来见他们了。
林川跟着宋教谕移步见礼。
胡县令摆摆手,审视了一眼林川,又看一眼笑得像个老狐狸的同窗,笑道:“毋庸多礼,此处没有外人,我们随意些就好。”
宋教谕也适时地向林川解释:“当下是翻地肥地之时,县令需要督促农事,故而这么冷的天气都还在各乡各镇间连轴转。”
林川点头,当然理解,古时农事可是大事,胡县令任上勤恳,不惜亲自下乡督促农民沤肥,在他看来这已经是地方好官的典范了。
“那位,是王石崖先生,衡阳书院山长。他与胡县令是同年好友,此是携学生游学至此,前来拜访一下好友!”
“夫子,那位名师……”林川小声地问。
“不就在眼前吗?”
宋教谕揶揄地笑了下,然后带着林川朝行礼。
“见过王山长。”
“明德有所不知,王山长早先可是庶常馆庶吉士,治《春秋》的经学大师呢!”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