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哪来的突厥骑兵!(3 / 4)

尉迟敬德眼见大势已去,在李鸿运的劝说下,也终于前来投靠。

梁朝的北方彻底平定,晋阳这个大本营也被牢牢地掌握在梁朝的手中。

在历史上,晋阳的梁军本就在人数和后勤上占据优势,又是梁朝的起兵之地,根本没道理这么轻易地丢失。

但齐王的瞎搞和后续支援的将领作战不力,差点将梁朝逼入绝境,最后还是要靠秦王力挽狂澜。

而在这个时间线中,李鸿运扮演的齐王用优势兵力打赢了本就该打赢的顺风仗。

此战之后,李鸿运派人创作了《齐王破阵乐》,用以宣扬自己运筹帷幄、大破敌军的英姿。

虽然有点强行吧,但他毕竟也打赢了薛举,又打赢了刘武周宋金刚,接连为梁朝平定两个方向的大敌。

而秦王东出洛阳与王世充的几次摩擦,由于兵力并不占据优势,所以没有占到太多的便宜。

等到李鸿运扮演的齐王返回长安之后,军力大盛、自我感觉良好的梁高祖,也终于下定决心要集合重兵去东出洛阳讨伐王世充,去迎战平定天下的最后两个大敌。

只不过在主将的人选上,还是发生了一些悬念。

此时秦王与齐王的功劳都十分过硬,都具备指挥这场大战的能力,如何抉择,确实让梁高祖有些头疼。

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齐王。

这显然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晋阳起兵开始,齐王就如同神算一样,基本上算出了梁军的每一步动向。与梁高祖对话时的战略规划,更是如同隆中对一样,展现出超越了时代的战略规划能力。

当然了,这种战略规划能力其实是假的,是在照搬史料,但梁高祖并不知道。

所以在梁高祖眼中,齐王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将形象。

反观秦王,虽然也是百战百胜,但却在形象上来看却更像是勐将,没有齐王那种运筹帷幄、澹然处之的气度。

其次,齐王的军功已经超过秦王。

自浅水原之战平薛举之后,李鸿运又打赢了刘武周、宋金刚,将原本属于秦王的功劳全都攫取过来。

所以,在梁军的视野中,齐王已经是超过了秦王的常胜将军,威望一时无两。

最后,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梁高祖的私心。

按照原本历史发展,梁高祖之所以坐看晋阳乃至于整个河东的局势逐渐糜烂、不可收拾,却宁可由着齐王胡搞、由着裴寂去领兵救援,都是因为他存了要敲打秦王的想法。

秦王打赢了薛举,在军中威望太高,所以梁高祖也开始觉得不能全靠他。

只不过后来被刘武周、宋金刚教做人,发现除了秦王之外谁都搞不定,才只能又把秦王搬出来。

而在这条世界线中,秦王虽然并未直接打赢浅水原之战,也没有平刘武周、宋金刚,但他的军事能力还是实打实的,在军中的威望仍旧极高。

而且,太子显然跟齐王走得更近。

在梁高祖和太子眼中,秦王仍旧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是有可能直接对太子之位构成挑战的。

而齐王呢?年纪太小,而且更像是一个运筹帷幄的谋士,并没有秦王那么强的攻击性。

所以权衡再三,梁高祖还是决定将这次统兵之权交给齐王。

而秦王,则是担任齐王的重要助手和前锋勐将的角色。

终于又来到了虎牢关之战。

李鸿运已经体验过很多次了,反而比打刘武周、宋金刚还要更加熟悉。

他开始排兵布阵,不断蚕食王世充的军力,并逐渐包围洛阳。

而秦王则是惊讶地发现,似乎这个四弟总是能跟自己想到一起去。

但这件事情已经并不会再让他欣喜,而是让他感到沮丧。

因为他总感觉前方似乎有一道无形的避障,每次自己想做什么,却总会发现齐王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