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徐春喜所言累倒不累,何佩英又不是喜欢磨搓儿媳的婆婆,要不是在老家,她更想让三个儿媳妇只管去玩。
就是碍于在夫家族人众多的老家,也是让三个儿媳妇不用陪着她,趁没什么事先回去歇会儿等三点再到祠堂。
徐长青乐得轻松,她就没再一大帮老少娘们堆里混着先回去再说。和她一样“听话”的,还有一个杨晓琳。
而许晓娟这位大嫂就没再一起回来,用她的话来说她和弟妹不一样,一年都待不了几天老家就想陪大家坐坐。
这倒不是讨巧的话,徐长青相信这位大嫂就出自肺腑之言,不像她还装了回害羞来个顺水推舟先行离开。
其实回来也有事情可忙,给出去多少人情,今天开始回礼就来了,她陪沈卫民在外转半天就收了满满一兜红包。
像她姑担心的什么不受老沈家欢迎,根本就不存在,今天她所到之处只要是见到长辈就无一人落下给她红包。
并且给红包的还不单单只限于老沈家长辈,像外姓的长辈也是笑眯眯地一个劲儿非得要她收起红包不可。
不收?
嫌少?
嫌不是姓沈?
徐长青也不怕随她进来的杨晓琳眼红,等上了西屋就应杨晓琳的要求开始掏出红包放炕上点数来了。
“你还要登记?”
“当然,回头还要走人情的。”
杨晓琳若有所思地看了看拿出本子低头翻开第一页开始登记的徐长青,“去年一年就这边你随了多少礼?”
“这个……”徐长青抬头想想,摇头,“记不清了,我就记得寒暑假回来带份手礼,不是多贵重的手礼。
岁数大的,送盒软糕让他们尝尝鲜;和咱爸妈差不多年龄的就简单了,像大伯就一瓶酒,不用多好。
小孩儿们,买包糖啥的给他们分一分,不多,就一人几颗糖,不然回来见着都跑来打招呼,不好意思。”
徐长青见杨晓琳有认真在听就不介意多说几句,要是她能明白先有付出才能得到回报就再好不过了。
“再有?就是村子里谁家有喜事了,这个我和卫民哥就是不在家,我都有让我姑先帮忙垫上等回来再给她的。
不是不找咱爸妈,是他们上班太忙在县城很有可能顾不上,再一个人情都收了,回来再走礼和当时随礼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