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议亲馆和通商馆呢?”多尔衮又问,“这两个馆到底是管什么的?”
议亲馆其实是个使馆,只是挂上了“议亲”的名义,这样就能在双方交战时,仍然保持外交上的往来——只要明清双方谁都没力气一把推了对方,谈判渠道就很有必要存在了。
而通商馆当然是通商用的,这是朱慈烺参考了荷兰和郑家设在日本长崎的商馆后,决定采取的明清贸易方式——在朱慈烺看来,想要用贸易手段封锁和困死现在的大清国是不可能的。
大清国的地盘足够大了,包括了后世的东三省,内外蒙,外东北,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还有朝鲜和韩国。这么大地盘怎么封锁?
而且如今大清国的经济基础是典型的封建农奴制,而维持大清国农奴经济的根本,则是国家可以控制多少人口和土地!以大清国现在的控制能力,是完全可以靠圈地和投充维持下去的!
即便南北贸易归零,只要多圈点土地,多迫使一点农民投充为奴,也不存在活不下去的问题。
譬如把山西的三千多万亩和北直隶的近五千万亩都给圈了,再迫使两三百万户百姓为奴。一亩收个三斗面粉,一户再收个一匹棉麻布。一年也能有两千多万石和两三百万匹,能有这样的收入,还怕几十万八旗老爷活不下去?
如果还嫌不够,大不了早个二百年开发东北,起码又能得到几千万亩和百万户的农奴!
而且这些被迫投充为奴的汉人,如果只需要缴纳一亩三斗面的“租”和一户一匹布的“调”(隋唐的租调庸中的调就是收布匹),负担绝对比他们原来给地主老爷扛活要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