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过说的道理当然没错,大顺能以四川、云南一隅之地抗御大明那么多年,关键就是比较平均!
虽然大顺的“平均”随着立国日久,也在慢慢起变化,以议政八王为代表的上层越来越富,而底层府兵则因为经年累月的兵役变得越来越穷。但是大顺国内富和穷之间的差距同朱明那边是不能比的,而且大顺的贫富转变大致上还遵循着利出一孔的原则,也就以军功决定贫富。
当然了,大顺的平均和利出一孔只是对府兵户而言,农民可没资格和府兵平均,也极少有立功授田成为府兵的机会......
但是李继成在印度打劫的营生,却将大顺府兵阶级的均平和一孔完全打破了。
跟着李继成去印度的那些府兵,起码也有几百两银子的进项——一个40石的府兵,十年都没这点收入,而且府兵的收入还得拿出来应付兵役开支,再怎么精打细算,一年都未必能结余出几两银子。一次能拿出几百两银子的府兵户,家主的官职多半是不低的。
他们的官职要么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要么就是凭本事投胎投出来的!
现在一批府兵跟着李继成去天竺国逛了一圈,说实在的也没怎么打硬仗,回来以后都暴富了。人人得到了和他们的功勋、官职不匹配的财富,这让那些没有跟着去天竺发财的府兵们怎么想?他们还怎么能安心去和强大的明军拼命?
现在大家都知道印度那边兵弱钱多,还有充满异国情调的婆罗门、刹帝利美女和讨人喜欢的折耳马,虽然也有要命的疟疾,但是比起缅甸那边好多了——去缅甸是开荒种地的,当然容易得病,去印度是当“刹帝利老爷”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哪儿那么容易染病?
而且最关键的是,印度那里没有死不完的明军啊!
陕西、湖广、四川前线的长期拉锯战已经让大顺的府兵户们产生了相当大的厌战情绪,府兵户是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啊!打仗的成本是落在他们身上的,如果土地的产出和大顺朝廷的补贴不足以覆盖成本,府兵户是会破产的!
明军那边都是国家雇佣军,拿钱卖命,仗打起来就有厚饷重赏,只要朝廷不破产,伤亡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就会越打越来劲儿啊!
而越打越穷困的大顺府兵户遇上他们,还能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