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行思考了很多。
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各样的“意义”问题。
最后,他忽地想起了几个东西。
庸俗唯物主义。
科学实在主义或者说科学实在论。
他在思考的方向,很大程度上与庸俗唯物主义以及科学实在论重合了。
另一部分,则是和虚无主义重合了。
生物的意识,会受到各种各样实在物质的影响。
人类的意识,是一种现象,是一种没有具体实物,但是能够被侧面观察到其“存在”的信息。
就好比“朋友”、“亲人”、“家庭”、“社会”等等。
这些关系,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对一群人,是一群人对一群人之间的关系的称呼。
其本身并没有实在层面的物质实体。
如果物质实体不存在了,那么,它们本身才会“死亡”。
当然,如果要从模因——一个可以简单理解为信息传播演变的角度,去叙述其存在过的痕迹,其存在的记录,会影响到各种各样的事物,这种痕迹本身,也像是化石一样,多多少少有迹可循,也是可行的。
的确,从载体上转移之后,大概率会丢失信息,会因为载体本身的规律,导致表达出现变化和误差。
这个情况下,原载体上的“意识”、“人格”,就会与现载体上的“意识”、“人格”逐渐形成差异。
两者的区别会越来越大。
以生物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变化过程,毫无疑问一种“演化”。
对,地行和穿越之前的地行已经不是一个人了,但那又怎样?
或许可以把他这个地行称为另一个世界的原“地行”的孩子,孙子,又或者更远的“后裔”。
“我”的意识就存在于这里,“我”能够观察到“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