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他习惯了唯秦牧马首是瞻,秦牧没有表态,他从不愿先表态。
秦牧放眼望去,殿中支持接受满清和议的大臣已经超过半数。他看了看司马安,发现司马安脸色凝重;旁边的路振飞若有所思;李源则显得颇为意动。
秦牧暗暗慨叹,多尔衮不愧是狡猾的獾子,在屡经大败之后,他抛出以君为质,退出长城以外,送公主和亲这样的条件,使得秦国很多大臣都相信了他求和的诚意。
就连秦牧也不敢肯定,多尔衮答应退出长城以外是不是真的;
多尔衮算得上是个雄才伟略的人。能屈能伸,当初为了保持满人内部团结,他甘愿放弃帝位,推出六岁的福临。在帝位的强烈诱惑面前,古往今来就没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
以多尔衮的睿智,不排除他为了保存满清元气,真的舍弃中原退出关外。
毕竟眼下真退出关外的话。对满清而言,未必是坏事。
不管怎么说,多尔衮这一招使出。他就抢到了道义的制高点。
如果秦牧不同意他的求和,坚持要兴兵北伐,就会遭到秦国很多官员的反对,使秦国内部难以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
同时还能给秦牧扣上一顶“不顾天下百姓死活,好战成性”的大帽。
这顶大帽一但扣到头上,秦牧在秦国百姓中的声望必将大跌。
更可虑的是中原的百姓,本来可以免受战火摧残,安然回归大秦了,因为秦牧不接受和议,坚持发动战争,让他们再次陷于战火之中,到时,中原的百姓还会支持秦军北伐吗?
这民心一失,战争的天平就会向满清有利的一面慢慢倾斜。
而秦牧如果顾忌这些,一但开始与满清和谈,金陵与燕京之间一来一回,至少也要花近两个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