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宽以养民,严以治吏(2 / 4)

明扬天下 何昊远 5830 字 2023-07-24

汉初汲取了秦朝亡国的教训,反其道而行,施行无为之治,使国家迅速恢复生机。繁荣富强起来。

但文景一味强调无为而治,对于地方诸侯王纵容迁就,造成他们的势力恶性澎涨。最终引发声势浩大的七王之乱。

这些事让人汉朝统治者觉得,靠法家治国行不通,靠道家治国也行不通。

因此,汉朝的统治者才不得不引入儒家,以儒家尊王攘夷,强调君臣父子纲理伦常的思想来加强统治。

道家其实也有仁、德的思想,道家的儒家的区别实际上在于“无为”和“有为”这两个概念上。

倒底是“无为”好,还是“有为”好,即便是社会主流已推崇独尊儒术,但有关这个争论却从未休止过。

还有就是法家与儒家的争论,其实也一直没有停止。

统治者一味强调仁义道德,谴责先秦的严刑酷法是亡国之道,但在实际治国中,光靠儒家的仁义道德又行不通,必须依靠于法家的法制来治理。

从西汉之后,儒家的确一直处于无可争议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历朝的统治中,真正起作用的主流意识形态一直是秦王朝时期的起指导作用的法家思想。

于是形成了“儒表法里”的思想形态,即讲的是儒家,真正起作用的是法家。

儒家思想是用来骗老百姓的,宣传用的,法家才是起实际治理作用的。

法家的主导地位是在秦朝创立和建立的过程中形成的。秦王朝是**体制的初创时期,纠纠老秦也比较憨厚实在,还不大懂得用美丽的词藻掩盖**的本质,让法治严酷的一面全部袒露在阳光下,让百姓看得心惊胆战。

经过一次次惨痛的教训后,到西汉时就成熟多了,懂得了“说一套,做一套”的妙处。

所以,讲儒家,讲仁政,讲王道;而行法家,行专政,行霸道。

这外儒内法的套路一直为各朝所奉行,这些秦牧是知道的。包括后世西方的所谓的民主,也是披着民主的外衣,行法治之道。

但现在的问题是,对儒家的偏重过度了,特别是朱程理学的思想,已经禁锢了人的本性,儒的弊已远远大于利。

一方面,秦牧希望通过儒家来集权,加强自己的统治根基。另一方面,他又想去除儒家“虚伪,务虚”的一面,让社会上少些“嘴上千言,胸无一策”的虚伪文人。把整个社会向重实践、事实求是的唯物主义方向引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