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人来说,三样东西能够做到一项,便足以留名青史了。
寻常人要得到这样的机会太难了,现在他们的眼前就有这么一个机会。
只要他们帮着欧阳辩将知行合一理论给完善出来,那么他们父子三人,必都将成为当世大儒!
苏洵同意了,苏轼迫不及待了和欧阳辩说这个事情。
欧阳辩诧异道:“你不参加制科考试了吗?”
苏轼轻轻一笑:“不耽误不耽误。”
欧阳辩:“……”
这就是来之学霸的碾压。
当然学霸并没有感觉自己碾压了欧阳辩,甚至是将自己居于欧阳辩之下的。
因为欧阳辩无论是科举还是着作,都超过了他。
到现在为止,欧阳辩的科举成绩是状元郎,着作上已经有富国论这样的鸿篇大作。
现在更是领悟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虽然还不完善,但已经大体建立起了骨架,剩下的不过就是丰富血肉罢了。
虽然工程量依然很大,但已经不是没有方向了。
甚至连苏轼自己最为得意的诗词上面,欧阳辩也依然不弱于他。
尤其欧阳辩那几首代表作,即便是苏轼自己,都觉得意味深远,至少他觉得自己暂时不可能做出那么美好的词来。
所以苏轼在欧阳辩的面前依然是谦虚的。
但他不知道他的姿态却刺伤了欧阳辩这个伪学霸的心。
好吧,人家是苏-真-千年-大学霸-轼,自己这个伪劣品就别想着相提并论了,接受现实会让自己好过一些。
所以欧阳辩装作大喜道:“子瞻兄能够肩负起这个大任就太好了,我着实过于忙碌,身上俗务太多了啊,和子瞻比起来,我就是个俗人了。”
苏轼却是由衷感慨道:“季默若是俗人,我恐怕就是泥做的了,季默所作之事,无不利国利民,以前我总以为君子不言利是正理。
可是看了季默的国富论之后,我才知道君子不是不言利,而是不言私利,在利国利民上,不仅要言利,还得大言特言!这才是君子所为。”
欧阳辩被苏轼夸得有些不太好意思,但心里着实舒坦,被千古大文豪苏轼夸奖,任是谁都得晕乎乎的。
欧阳辩是个务实的人,他交出心学让苏轼兄弟去完善,而不是让自己来成名立万。
不是因为他淡泊名利,而是他注重这个东西能够给这宋朝带来一些新鲜的空气。
因为嘉佑之治已经到了尾声了,接下来就是混乱的英宗四年,以及激荡的神宗朝。
一门务实的学问或许能够引起一些不同的变化,但凡能够带来一些变化,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