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马嘶西风。
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山峦起伏,地势险要。
潼关太守杨仲,生得高大魁梧,气宇轩昂,鼻如玉柱,虎目豹腮,不惑之年仍旧身形矫健。
他自幼便在兵部尚书黄伟鸿手下任职,骁勇善战,深得黄伟鸿褒奖。
杨仲被派来镇守潼关五年有余,一直未逢战事,朝廷为了减少开支,一再裁军,他手下只有八千将士。
得知匈奴大军攻破边陲,大举来犯,杨仲日夜布置城防,已有三日未曾卸甲,绕走通宵,不能成寐。
昨日探子来报,匈奴贼寇已经渡过黄河,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往潼关进发,不足百里路程,预计一日便至。
八千人对付二十万人,无异于螳臂挡车。
杨仲曾三次上书,向朝廷请求救兵,却迟迟得不到回复,深感战事紧急,忧心忡忡。
他一大早将整个潼关城又巡视了一遍,此时正端坐在主城楼,中军府内,闷闷不乐。
杨仲帐下骠骑将军郑擒虎,有万夫不当之勇,披甲执剑,立于堂下。
他见主帅心事重重,上前安慰道:
“杨帅,历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匈奴人胆敢侵犯潼关,末将不才,只需三千精兵,杀他个立足未稳,错错他们的锐气。”
杨仲抬头望向郑擒虎,只见他满面虬髯,一身是胆,不由得眼前一亮。
“若我守军,皆有郑将军胆量,何愁贼寇不破?”
堂下另一位偏将,名叫南宫剑,年纪不大,足智多谋,深知匈奴骁勇,连忙摆手劝阻:
“杨帅不可,匈奴此番前来,声势浩大,锐不可当,贸然出击恐难以克敌,不如依山据险,坚守城楼,等着朝廷派遣大军来救,以逸待劳,方能一战。”
郑擒虎一向看不起南宫剑,欺负他年少无知。
“两军对垒,勇者胜,别人怕匈奴骑兵,偏偏我就不怕,南宫将军未见世面,别被传言吓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