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官府干涉下,今年江南的棉田,六成以上改种小米、玉米、大豆等抗旱作物。
因为棉花虽然耐旱,但绝不能受旱,否则减产严重甚至绝收。。。
前几年遇到春旱,官府也大力宣传,但农民并不十分配合。
多吃亏几次,棉农也学乖了。
今年的工作更加顺利,在地方官吏的倡导下,由村镇农会来牵头串联,大量棉农主动联系官府,购买或赊借小米等抗旱作物的种子。
时至新历六月,第一批来自察哈尔的羊毛,被商贾运至扬州贩卖。
江南纺织商贾,齐聚扬州抢货。
棉花可以预见的减产,导致羊毛价格上涨,就连最劣质的毛毡都卖得飞起。
“一块五,我出一块五!”
“一块五钱二!”
“我出一块五钱三!”
“……”
扬州府城外的货栈,北方羊毛商人,竟然在此搞起了拍卖。
一块五,就是一两五钱银子,可批发一担中等质量且粗加工过的羊毛。
“一块六毛一,这位东家成交!”
曹逢吉乐得合不拢嘴,这货背后的范氏晋商,被李自成顺势拷饷一拨。曹逢吉却因祸得福,族中长老被打得瘫痪在床,他借大同皇帝的威名,趁势从范家独立出来做生意,就连姓氏都干脆真的改姓曹。
又通过左孝成在察哈尔的关系,获得察哈尔蒙古好几个部落的羊毛收购权。
南方的毛纺织市场,已经渐渐培育起来。
传闻,皇帝和皇后,都喜欢穿羊毛衣。皇帝亲自设计的羊毛大氅(其实是风衣),在南京蔚为时尚。皇后还教导后妃织毛衣,京中贵妇也学会了织毛衣,这种羊毛内衬也在江南流行起来。
“东家,今年的羊毛卖得真好!”伙计喜滋滋地说。
曹逢吉笑道:“帝后喜穿毛衣,今年棉花又减产,羊毛自然卖得极好。你快马快船回去,莫要吝啬路费,到草原各部放话,他们有多少羊毛我收多少!我有茶叶、有铁锅、有盐砖,拿了羊毛过来就能换!”
南方大旱,意外造成羊毛紧俏,更导致内蒙古的牧民,跟大同朝廷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