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文奎、于谦一行人在南方游历时,在北京的二皇子朱文垣已经开始学习处理政务。
朱允炆不仅细细讲解政务中的问题,引导朱文垣提出多种解决之策,还让其分析每一种对策的优劣与影响,最终选择出适合的应对之策。
朱文垣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兴许是皇室教育打下的基础,也兴许是随朱允炆,在经过初期的接触之后,也开始能处理一些简单的事务。..
虽说朱文
垣的应对之策还不够完善,想不周全,有些想法并不适合,但朱文垣能自己拿主意,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来说已是惊人。
就连杨士奇、解缙、铁铉也不得不承认,朱文垣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子。而越是如此,杨士奇等人越是担忧。
朱允炆并不介意这些担忧,面对一些朝臣进言,一律置之不理。
这一日黄昏。
朱文垣已出宫去了吴王府,朱允炆一个人待在武英殿内处理政务。
内侍通报:「庞指挥使求见。」
朱允炆微微点头。
庞焕入殿行礼,递上一份文书:「皇上,最近朝臣之中有些人想尽办法接近吴王府,想要巴结逢迎吴王,这是名录。」
朱允炆接过文书看了几眼丢到一旁,摇了摇头:「朕说过很多次,朝臣效忠的是大明,是皇帝,而不是太子、皇子亦或是其他藩王!不过是一点点风吹草动,他们竟按捺不住,想着投机取巧,是不是再过一段时日,便要结党营私,簇拥在吴王身边攻讦亲近太子之人?」
庞焕低着头不说话。
封二皇子为吴王,并带至武英殿处理政务,这给许多大臣传递了一个非同小可的讯息,他们第一个想法自然而然是:
皇帝想另立太子。
在这种判断下,难免有些人赌上一切去压住二皇子,希望能成为二皇子身边之人,他日二皇子登基,便是朝中重臣,什么解缙、杨士奇,什么夏原吉、李志刚,都将在自己之下。
朱允炆沉思了下,开口道:「给吴王传句话,让他接纳所有投效官吏。这群人既然喜欢二皇子,那就让他们跟着他吧。至于要不要用,能不能用,让二皇子自己来选。但需要盯着所有投效官吏,谁敢攻讦太子、东宫僚属、内阁,便请他去安全局喝碗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