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很认真的比照思考了一下。
大概就是连大明水师的后勤辎重营序列都进不去,更不要说成为大明水师的主力作战舰船了。
至于和民间的那些海船比较?
他又认真的想了一下。
前番出京北上之前,他就听闻,以中山王府为首的那帮做着海运营生的功勋人家,已经将旗舰的载重提高到了三千料。
更有传闻,中山王府正在和内阁以及工部商议,能否让朝廷放开五千料以上的海船建造及拥有权。
并不是只有工部掌握着天下间最顶尖的匠人。
中山王府等人家名下,也有数不尽的能工巧匠。
甚至是有传闻,只要朝廷能放开民间海船载重,他们就能打造出上万料的海船。
前所未有的货运载重量。
明人,已经开始爆发出与过往大为不同的风貌。
以国家之力,探索如今的世界。
朱允熥甚至幻想出,当将来的某一天,大明探索海外新土地的海船,在海洋之上遭遇西方人的海船。
大概都不需要发起进攻。
只要船身压过去。
西方人那所谓的战船,也只能是沉入海底了。
一帮海盗的后人,当真能自己建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朱允熥又开口,提醒道:“传信蒋瓛,让他准备好人手,凡是出海、出关的人,严查随行所带之物。”
朱高炽立马接过话:“一切书籍和文字,不得出大明?若是如此的话,是否要再提醒蒋瓛一下,尊教令而出的人,身边都要安插上锦衣卫的人暗中跟随?”
“可。”
朱允熥平静的回了一个字。
三人沉默了一阵。
在他们身后的大青城方向,牧民和明人不分昼夜的建设着。
而在城外,同样也有着建设任务。
一座大青城不可能将所有人都容纳下去。
作为将来北控草原的政治、军事中心,大青城必然会驻扎数量庞大的明军以及众多的官府衙门,及其延伸的附属官府机构。
而如今已经坐拥近二十万人的大青城,也定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挤在城中。
笔直的道路,连转角处都被修成了直角。
一处处的村庄,四四方方的不带半分偏离。
靠近河流的区域,被开垦出了水田,依旧是四四方方板正的形状。
在大青山下,所有肉眼可见的东西,几乎都是笔直方正的。
而河流之外,则是广袤的草场。
然而即便是在这里,也被认为的用木栅栏分割出一片片方正的草场,用于让牧民们驱赶牛羊轮换草场,保证草场的牧草能稳定生长。
几人漫步在城外平坦的道路上,不时便能遇到那些做活忙碌着的牧民和明人。
这些人往往也只是有些意外,随后恭恭敬敬的站在远处施礼,而后便继续做着自己手头上的活计。
建设总是一件能让人喜悦的事情。
朱允熥轻声开口:“要和邹学玉说一声,让他在应天府找些有经验的人过来,看看能不能在大青城弄些工坊出来。
大青城不行,那就在大同或是宣府建造工坊。如此,北方也能有些基础,看看往后能不能借此将北方给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