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太太方孟荧因善心救人,无求任何回报,反被暴力威胁。我自问遇人不淑当有此劫,可是当今社会竟然连军警部门的女眷人身都不能得到安全,国家可否对得起先总理遗志?对得起对抗日救国流血牺牲的勇士?试问妻尚不能护,国丧如何御?”
“郑太太因日寇轰炸,寿命大有挂碍,每月需去医院就医。但她已然积极向学,希望能以女子之身为我们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出力。但因为此事,她不得已暂停了自己的学业,但也决不放弃这件事,因为她说人寿有限,她更应该做的是为社会公义发声。”
“自古女子若收到男?欺辱,恨不得剁手以示贞节,但错的难道不是那些不自爱的浪子吗?都学《秋胡戏妻》那是时代的眼泪,所以我们这些弱势的女?,决定发声。郑太太对我说,若她的丈夫没有为国失踪,一定会保护她。但他不在,她也不会自轻自贱,而是会坚定地走下去,会让丈夫为她而骄傲。”
这波舆论攻势效果极好,毕竟这年头,学生们的“反饥饿反迫/害”让国府避着不及,而《中/央日报》等愿意宣传的“剿/匪”事迹,让人越听越假也没几个人愿意看。
而这种反抗家庭暴力、妇女互助的消息既有时代热度又有社会正能量,正好填补了人们对于新闻的度,想不引起中上层的热议都难。
中立的《大公报》很快转载,辛夷经过孟荧同意后,又连着写了几篇社评,重点描写了郑、孟二人的战火情缘和孟荧失去丈夫后的坚贞和无助。她妙笔生花,赞颂了人家战火结缘、夫妻情比金坚的同时,又发问:连向来名声不好的保/密局都有这样的恩爱夫妻,普通公职人员却不把自己的妻子当人,到底是党/国的优势还是人?的沦丧?
连续一周,上流社会对两份婚姻的对比讨论万千。孔家、宋家、盛家几位女士都对孟荧等人的义举写信表示敬佩。这样一来,那些私下嘀咕孟荧已经被啥啥的声音一下就消失了大半。
毕竟嘛,谁还敢跟中华民国的现第一夫人和前第一夫人唱反调不成?还有就是孟荧态度坚定:我是要等待丈夫归来,坚信他还活着,才不能容许任何冒犯,奇异地引发了很多新时代大男子主义者的认同。
毕竟这个时代,陪都太太很盛行,但是《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也还是挺有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