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令蕙想到就干,当即拿了一本历书出来,提笔就在上面做一些简单的注解,不确定的要问一下老农,到时候交给书局重新印刷。
可惜光州没有自己的书局,青州也没有,他们要印刷得去兖州的书局,路途遥远,成本也高。
得和大将军要一些印刷的工匠,他们光州也要有自己的书局,这样不仅想印东西时出来的速度快,成本也能降低很多。
各郡县每年学堂要印的书籍就有不少了,一个书局都未必够用。
孙令蕙一边给历书做批注,一边在心里想再给朝廷去信时需要的东西。
除了印刷的工匠外,她还想要几个会做琉璃的工匠,她觉得光州的地理位置比西平还要好,从光州出海,琉璃可以快速的运往江南,岭南一带。
新的一年开始,新学期也开始了,因为赵含章要求八岁以上的孩子都要入学,最少要在学堂中入学三年,学会常用字和常用的算术,所以各地都急需教材。
即便各地书局提早半年准备,教材还是供不应求,很多学堂都是两个学生,甚至五个学生共用一本书。
于是,各州刺史、各郡郡守,甚至还有县令越过郡守和刺史给赵含章写信求要工匠开书局。
赵含章收到信,笑了笑,就叫来常宁和赵程,让他们和汲渊、明预商量各地书局开办的事。
“今年该有不少学生从学堂里毕业,活字印刷排版必须要识字,这也是最难的一关,除此外就是雕刻活字的工匠了,只要保证这两者,书局便可建起来,但是,书局本属于我,现在由地方出钱建造经营,收益怎么算?”
常宁道:“既是地方出钱建造和经营,大将军何不把收益都给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