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头老汉这辈子就指着长江翻身,他能不了解挖泥的设备?
他的青年时代,就是跟现在大多数普通沙城老头儿老太一样,肩挑手提挖了一条又一条的干河,他可太了解设备了,因为他真的很需要那个。
“第二,它的河滩地带,有着丰富的砂石资源。”
尼德兰在这一领域,长期就是独霸全球,原因很简单,围海造陆的现实需要,同时也不想被海水倒灌。
“五十亿?!”
秃头老汉面对两江省各部门作的报告,算是讲得非常透彻,民间就算在投资上有疑虑,但这些事情,跟民间投资其实关系不大。
别的不好说,光修路开水库,这就需要大量设备,余杭的叉车厂销售代表,现在天天流窜在长江两岸的工地。
当然,荣誉还是要落地在松江,部委及大国企或者央企那里,怎么疏通也是松江这里公关,毕竟,那是一点六个亿。
谁也不知道老同志是怎么指导年轻小同志怎么工作的,反正松江这里给了贷款,什么名目,秃头老汉不清楚,那是沙城港的事情,那是沙城市政府的事情,那是两江省省府大院的事情。
而他特意提到了“五十亿左右”,就是让政务院完完全全地放手一搏。
光靠城西乳品厂是不行的,最多就是卖一下“麦丽素”,而这些“童年记忆”类型的副食品,主要还是因为当年给松江申港食品代工做外贸。
“地图编辑器”不是那么好造的,大多数国家,都没有那个需求,只有欧洲的低地沿海国家,才有围海造陆的需要,然后投入资金研发。
政务院和两江省要这个“经济账”,就要下决心,两江省要有决心,政务院,更要有决心。
这才是门槛。
牧草方面有,但不多,因为张浩南以前在“阿南农产”卖“金花菜”的经历,他对“南苜蓿”颇有感情,现在的一个研究方向,就是让“南苜蓿”成为优质草饲之一。
不过想来《道德经》的作者应该也是个秃头老汉,这其中定然也是有些共通的神秘在。
“两条?”
可惜魏刚不会说普通话,他的方言大大地制约了快速交流。
张浩南不能简单地看作民企老板,不具备共性。
唯一不太好的,可能就是会干扰沙城现在乳业公司的发展,毕竟本地再兴起一家奶制品企业,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还是忒贵,沙城是个小地方,用不起大家伙……”
他魏某人拿五十个亿出来,你能打造多少副棺材?
农牧水产方面,张浩南让“沙食集团”跟东农大做了沟通,此时虽然黑水省的牧业中心还没有合并过去,但工作已经在走了。
魏刚捡了这个便宜之后,就马不停蹄去了一趟建康,然后就做一份不算太长的报告,主要目的,就是在拿到松江的造船技术、改造技术的同时,将张浩南的投资作为桥梁,连接起不同地区的资源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