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高拱给人的印象太负面,给许多人一种持才傲物,刚愎自用的感觉,特别是他对吏治的严格要求,让许多人都无法接受他成为当朝首辅。
太有主见,别人的意见听不进去,还让人怎么和他共事。
隆庆皇帝此时已经在乾清宫看到了涂泽民的奏疏,自然也看到了内阁阁臣的票拟。
果然支持者有之,反对者貌似地位更高。
隆庆皇帝并没有第一时间表达自己的态度,而是选择留中。
第二天点卯之后,内阁阁臣先后回到自己值房,所有人都在等着司礼监送来皇帝批复的奏疏。
这些皇帝表态决定的,是他们每日都要优先处理的公务。
当司礼监太监陈洪带着內侍送来成摞的奏疏时,几个阁臣不约而同打开房门走了出来。
“陈公公。”
阁臣对皇帝身边的太监其实都很客气,也只有高拱是个例外。
和高拱一样态度的,似乎也只有朝中低品级的官员了。
“昨日皇爷批复的奏疏都在这里,先收着吧。”
陈洪向几位打招呼的阁臣礼貌回礼,就把身后的奏疏全部移交给内阁的中书,再由他们分配到阁臣值房。
“昨日涂巡抚的奏疏,陛下可有批阅?”
次辅李春芳这个时候出来,开口就问道。
容不得他不关心此事,昨晚许多门生都到了他府上拜见,无一例外都在打听这件事儿,以及询问老师在内阁里的态度。
对于坊间传闻,他们可不会全信,有老师在内阁,自然比听外面人的说法更加准确。
“涂巡抚的奏疏,昨日就送入乾清宫,不过之后送回司礼监的奏疏里,似乎没有看到那本。”
陈洪答道。
“没有?”
李春芳吃惊问道。
没有返回奏疏,那就意味着隆庆皇帝选择留中,或者可能在犹豫,没有确定自己的态度。
古代臣子给皇帝的奏疏,有许多的分类,但是有一类却是会被大部分皇帝留中,冷处理的,那就是涉及宫闱之事。
对于这类奏疏,皇帝一般会认为属于天家私事,不愿意让朝臣牵涉进来。
涂泽民的奏疏,当然和天家无关,被皇帝留下来,那么只有一个可能,皇帝被奏疏说动了,但是还没有下定决心,还在犹豫。
犹豫,不仅代表皇帝在考虑此事的可行性,也可能在担心批复后朝臣的态度。
其实经过英宗之后,大明皇帝的独裁权利被很大程度上削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