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商人此时已遍及全国各地,虽然生意规模不算大,北京城曾流行这么一句话:“京师大贾数晋人“。
至于在明末,晋商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以张家口为基地往返关内外,从事贩贸活动,为满族政权输送物资,甚至传递文书情报。
晋商在关内外的贸易活动,对后金政权在物资上给与了极大的支持,后金政权对于晋商也给予礼遇和重视,他们对清统治者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统治起到了配合作用。
这个时候,魏广德已经意识到,后世晋商会发展到那个样子,未尝没有互市的“功劳”。
在明中期利用互市壮大资本,结交大明边将,到了后期可不就胆大到直接做起汉奸商人,赚那些沾血的银子。
王崇古,山西商贾之家
魏广德只知道晋商八大家里有个乔家,这还是托影视剧的福,才知道这户奸商。
但八大家里有没有姓王的,魏广德还真就不知道了。
或许,因为王家已经逐渐走进大明朝堂的关系,不会掺和进那些卖国勾当里,但是其他的晋商终于还是插手了。
山西的商贾之家,魏广德此时脑海里又出现了吏部右侍郎张四维的身影。
张家,貌似也是山西大商人,还有致仕回乡养病的杨博。
忽然,魏广德感觉一阵毛骨
悚然,山西商人的实力,什么时候已经开始深入朝堂了。
虽然魏广德不相信如杨博、张四维、王崇古这些人会同意族中子弟做那些卖国勾当,可财帛动人心,总有胆大的欺上瞒下。
必须组织这样的和议条约。
魏广德心里更加坚定了思想,于是放下墨条,提笔就开始书写起来。
而此刻在千里之外的北京紫禁城内阁中,殷士谵也正在和高拱、张居正争论着和议抚赏条款。
殷士谵自然不知道什么“晋商八大家”,也不知道几十年后会发生的那些事儿,他只知道一旦合约签订,这就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和“澶渊之盟”没有区别,就是在给蒙古人赔款。
别说现在王崇古还把双边贸易金额的数字定的不大,看上去好像抚赏不多,可哪怕是一两银子,那都不能够出。
“不行,绝对不行,其他的都可以,但是抚赏一事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
殷士谵在值房里对着高拱和张居正怒吼,表达自己坚定的态度。
不过他说的这些话对高拱和张居正有影响吗?
当然没有。
他们当然是知道所谓“抚赏”到底是什么,这份隆庆和议本质上就是用银钱买和平,保证九边安全的金钱。
可知道又如何,他们依旧还是选择支持王崇古这份奏议,因为在他们眼中,这点银子算不得什么。
在他们看来,稳住大明濒临崩溃的财政危机才是最重要的,同时还能缓和大明北方的局势,让他们有能力腾出手来进行内部整顿。
在他们看来,大明朝已经是千疮百孔,继续对内用猛药进行救治,否则不等蒙古人崛起,大明自己就先玩完了。
攘外必先安内。
今天和蒙古人缔结合约,等来日大明国力恢复了,随便寻个由头开战,再次北伐就是了,这张合约也就成了一张无用的废纸。
政客眼中,只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