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关于本扑街通宵码了1.5万字所以不想取标题的那些事》(1 / 4)

实话实说。

在确定了世界线确实变动两次后,徐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毕竟无论是从科技还是人文角度出发,这都代表着巨大的变数。

尤其是眼前的这个时间点。

这可是1850年啊......

上过小学的同学都知道。

1840年。

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发动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华夏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本土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白下条约》。

本土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

华夏正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在历史上。

1840年也被视为近代史的开端。

如今穿到了1850年,还骤然得知时间线产生了巨大变动。

饶是徐云对东方那个腐朽的帝国极其无感,同时也没有一丝一毫想要帮它续命的打算。

但作为一名华夏人,要说对本土的情况丝毫不关心,那也绝对是一句谎言。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看向了威尔,略做沉吟,问道:

“威尔,我听说早些年英国曾经和东方打了一场仗,你了解这事儿吗?”

威尔闻言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思索片刻,答道:

“和东方打仗?你是在说婆罗多吗?”

“那可是很久以前就被英国征服的地盘,有有两三百年了吧,没听说有打过仗的消息啊......”

徐云摇了摇头,重新解释道:

“不是婆罗多,我是指有风灵月影宗存在的那个东方,国名叫做华夏。”

“那就不知道了。”

威尔干脆利落的耸了耸肩,下巴朝周围的山林努了努,说道:

“苏格兰虽然和英格兰说是一体,但这里地域空旷,没法和南边相比,信息的交流非常闭塞。”

“如果你问的是其他事情还好说,涉及到东方的战争.....”

“抱歉,我确实不太了解。”

徐云缓缓点了点头。

这个答复虽然有些遗憾,但却不怎么出乎预料。

毕竟说到底,威尔只是个来自苏格兰乡下的农村娃罢了。

想从他的嘴里了解如今的世界格局,确实也有些强人所难。

所以这事儿还是等到了伦敦再打听吧,反正有的是时间,这种消息总是能打听到的。

半个小时后。

洗完锅具的汤姆逊回到了现场,徐云二人也将帐篷准备的差不多了。

冬令时的英国天黑的很快,四五点左右太阳便下了山,六点便完全黑了下来。

加之森林中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三人便按照先前的安排依序进入了车厢与帐篷。

进入车厢的徐云猫着身子,避开诸多包裹,来到了专供乘客落座的座位上。

这类座位一般都在马车的最后方,徐云今晚便打算坐在这里,然后靠着车厢内壁睡觉。

虽然这种睡法很难保证高质量的睡眠,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以前在实验室内等试验产物的时候,徐云就曾经多次拿着小板凳靠在墙角歇息,也算有过相关经验。

不过一般来说,这种做法的结局一般只有两种:

自然醒。

或者失去支撑惊醒。

其中后者的情况要是控制不好,迷迷糊糊之下还可能会直接摔到地板上。

徐云有一次就这样遭过重,最后把自己的眼镜压坏了,1300度的近视,那天他可谓是半米之外人畜不分......

总而言之。

经历过1665副本和1100副本后,徐云对于古代休息时间的适应度还是不错的。

因此没多久。

他便浅浅的进入了梦香。

迷迷糊糊间。

徐云梦到了自己在东海钓鱼,钓着钓着忽然钓上了一只蒂法。

然后他就和穿着实验服的蒂法,讨论起了粘性良导体在湿润幽闭环境内的强耦合效应,同时还交流起了古诗。

先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接着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随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终春蚕到死丝方尽,泉眼无声溪细流。

不知过了多久。

“唔......”

徐云挠了挠头发,从睡梦中醒了过来。

他先是掀开窗帘看了眼车外,依旧是一片漆黑。

此时他的腹下数寸隐约有些肿胀,估摸着是土豆汤喝太多的缘故吧。

他便拿起手电筒,打算去车下做个小解。

为了不打搅到威尔和汤姆逊,他的动作放的很轻,几乎没怎么发出声响。

淅沥沥——

一阵小雨过后。

徐云提了提裤子,重新回到了车边。

然而就在他打算重新上车之际。

徐云眼角的余光忽然注意到,此时不远处的帐篷里似乎.......

隐约有些声响?

莫非......

威尔和汤姆逊没睡?

可眼下的时间节点既无手机也没平板,甚至连psp都还没出现呢,这两位会在帐篷里做些啥?

蓦然。

徐云眨了眨眼,心中想到了一种可能。

他们该不会是在互通有无吧?

毕竟这可是英盖兰啊.......

其实吧。

作为一位21世纪的五好青年,徐云并没有去偷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但考虑到这次副本情况特殊,因此一番犹豫之后,他还是悄咪咪的摸到了帐篷身边。

此时的帐篷底部隐约透着一些光亮,还一些淅淅索索的声音从帐篷内传来。

“威尔,你喜欢上面还是在下面?”

“下面吧。”

“ok,这个速度能跟上吗?我加速了啊.....”

“汤姆逊先生,您轻点.....”

徐云:“????”

不是吧?

真就知男而上啊?

就在他准备默默离开帐篷之际,汤姆逊忽然又说道:

“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你选的这条切线若是在下面,那么顶点法线就会出现变化。”

“如此一来...看到了吗?它们三维空间下的方向就很可能不垂直......”

“而切线空间定义于每一个顶点之中的话呢,就还需要两个步骤才能得到规范化的tbn矩阵......”

“对了威尔,我说的会不会太快了?需不需要再放回刚才的速度?”

“不用,威尔逊先生,我能跟得上。”

“很好,那我就继续了。”

徐云:“......”

wtf?

这两个人男人居然大半夜的躲在被窝里一起学数学?

这tmd好像比互通有无更离谱吧......

随后徐云使劲揉了揉脸颊,认真听起了内容。

接着很快他便确定,汤姆逊和威尔正在讨论的是矩阵和切线空间的问题。

矩阵。

这东西是高等代数学中的常见工具,在古代的中西方数学史上,都能隐约见到过类似矩阵的影子。

例如成书最早在东汉前期的《九章算术》。

在这部算经中,就用分离系数法表示除了线性方程组,得到了其增广矩阵。

接着在消元过程中。

使用的把某行乘以某一非零实数、从某行中减去另一行等运算技巧,就相当于矩阵的初等变换。

但遗憾的是,那时并没有现今理解的矩阵概念——虽然它与现有的矩阵形式上相同。

因此在当时,这种方法只是作为线性方程组的标准表示与处理方式。

这就和之前提及过的天文历法一样。

它们都属于华夏古代有早期应用,但却没有找到正确方向的工具。

至于现代矩阵的萌芽呢,则出现在高斯时期。

后来由阿瑟·凯利在1858年正式提出矩阵论,他也是公认为的矩阵论的奠基人。

至于再往后就是弗罗伯纽斯和埃尔米特、庞加莱的事儿了,并且最终发展到了目前的常用矩阵模块。

看到这里。

聪明的同学想必已经发现了。

没错。

在正常历史中。

阿瑟·凯利要在在1858年才会正式提出矩阵论,普及到大学的时间更是要接近1870年。

因此很明显。

矩阵这个工具与手电筒一样,又是一个提前出现的理论。

不过根据汤姆逊的教学来看,这个时代对于矩阵的掌握程度略微有些原始。

远的不说,甚至连离希尔伯特阶段都有不小的差距。

汤姆逊可是剑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接触的基本上是这个时代最精尖的理论知识。

他的解法尚且原始,那么便能够大致判断矩阵前沿的情况了。

因此在整个过程中。

真正令徐云奇怪的其实并非矩阵被提前提出了,而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