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营养摄入问题....解决!(依旧是万字,求月票!)(3 / 4)

“老周,你看。”

在青工副业队开始卸货的同时,李觉则引着老周来到了建筑边上:

“如你所见,这就是我们基地建立的黑水虻养殖中心,这间便是我们搭设的第一期养殖大棚。”

“大棚的高度是3.5米,长宽都是60米,总面积大概三千六百多平,也就是五亩...或者说接近六亩地左右。”

“当然了,这还只是我们的一期工程,目前养殖中心依旧在进行扩建——毕竟时间不太够嘛。”

看着面前的大棚,老周理解的点了点头。

由于徐云提供了靖西聚集点的缘故,兔子们省去了大量寻找黑水虻的时间。

因此对应的。

221基地用于腾置养殖室的时间也自然缩短了不少,前前后后只有一个星期而已。

在眼下这个时代。

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出那种几十甚至上百亩的养殖中心,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能够用铁皮搭出这么个一期大棚,已经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了。

毕竟大棚虽然不需要打太深的地基,但这年头可没有后世那种pe保护膜来着。

想要修建这种规格的大棚,只能用钢筋骨架加上混凝土和铁皮才能搞定,流程还是不轻松的。

若不是221基地本身就拥有冶炼钢铁的能力,可以短时提供大量的零部件,这事儿一周保不齐还不够呢。

半个小时后。

从运输车上搬运下来的箱子被按五个一组的方式放到了拖车上,由几头驴拖着车走向了养殖大棚内。

刚一进大棚。

老周的眉头便为之一抬:

“哦豁!”

实际上。

此时和他一样的惊讶的基地领导并不在少数,盖因.....

大棚内的景象确实有些出乎他们的预料。

按照老周所想。

大棚内多半就是一些放在地面上的小盆子,盆子里装着一些杂草用于培育幼虫,然后就仅此而已了。

但眼下大棚内的情况,却与他想象的截然不同:

首先进入他们视线的是,三处位于棚内的巨大水坑。

水坑内深度大概几十厘米,还栽种了一些绿色植物,每个水坑的面积大概都有五十平米左右。

除此以外。

水坑的四周还被安置了细密的纱窗和纱门,将其中封闭成了一个密闭空间。

“和诸位介绍一下。”

由于负责养殖的贡布性格内敛而且普通话不太好,化学实验室主任兼虫粉研制的负责人刘有成便主动做起了介绍工作:

“这三个水坑就是黑水虻成虫的养殖区,其中的绿色植物主要是为了适当模拟一些野生环境。”

“除了大家看到的这些之外,我们还会把温度控制在35c-36c,湿度在50-60之间。”

“等黑水虻成虫进入养殖区后,它们便会停留在植物和纱窗上,一般一到两天就会进行产卵,产卵后便会迅速死亡。”

“按照规划,我们每天都会对死亡的黑水虻进行处理,同时收集黑水虻的虫卵到育种室。”

“诸位可以看看这里,这部分的那些黑水虻,就是基地第一批虫卵孵化出来的成虫。”

说着。

刘有成便朝池中的右下角指了指。

众人下意识便齐齐转过头,顺势朝刘有成所指的方向望去。

果不其然。

刘有成所指的方位上,此时赫然趴着大概几十头安静不动的黑水虻。

这批黑水虻来自三天前送到基地的样本,当时和它们一同到达基地的还有袁国粮和侯光炯等人。

那批样本中有上千头黑水虻幼虫,其中有些是一期二期,有些却已经临近孵化到了成虫。

在这部分幼虫长翅达到完全变态后。

刘有成等人便将它们引到了养殖区观察,三天来只死了两头成虫而已。

紧接着。

刘有成又带着众人来到了池子后方的区域。

这片区域被挖出了几个长型的坑道,坑道没有装水,但放着很多深褐色的泥土,一看就是来自外界。

“喏,这里就是幼虫的成长区了。”

刘有成指了指这几个坑道,说道:

“成长区内我们铺设了一些食床,每天会有磨成碎末的牧草从外部运送进来。”

“食床在各个方向上都有,特点是区域小但数量多,基本上可以保证幼虫的食物摄入。”

“你们看,最右边的那个就是我们试运行的幼虫成长区。”

徐云闻言,朝那个方向探了探脑袋。

只见刘有成所指的坑道中,正有大量的黄粉色‘尖芽’埋在小层积里。

这个坑道的上方挂着黄色的电灯泡,此时黑水虻幼虫们正在蠕动着在进食。

并且与后世的面包虫或者大麦虫不同。

黑水虻幼虫的异味很澹,丝毫没有大麦虫的那股腐臭味——上辈子徐云养收获蚁的时候曾经养过大麦虫,那个味儿哟......

随后老周看了眼大棚四周,沉吟片刻,对刘有成问道:

“刘主任,我有个问题啊——不知道咱们的大棚多久才能扩充到完整形态?”

“如果我所记不错,想要保证基地内所有员工的营养摄入,每天最少要提供20万条成虫吧?”

早先提及过。

一头二期的黑水虻幼虫体长大概有接近两厘米,单条虫重3克左右,蛋白质含量大概是1.5克。

扣除掉主食提供的10克蛋白质,每人每天大概要摄入15克的黑水虻蛋白质粉。

221基地人数一万出头,因此每天大概要提供20万条幼虫才行。

同时除了这20万条幼虫之外。

还要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幼虫培养成成虫,因此每天黑水虻虫卵的产量最少都要在五十万以上。

五十万这个数字难度倒不是很大,毕竟后世一个村落级养殖中心每天就能出十几万头的黑水虻幼虫了。

但在这年头,基建效率却是一个难点。

这种量级的昆虫养殖面积,最少都要上百亩地才能符合要求。

不过刘有成显然很早就和李觉讨论过这件事,因此闻言后没怎么犹豫便给出了答桉:

“没错,周专员,以我们养殖中心目前的规格呢,肯定是没法承担起基地所有人的营养摄入。”

“不过现在只是八月底,离冬天最少还有三个月呢,时间上相对还是比较充裕的。”

“按照目前的进度,我们大概十月初就能把育种中心扩展到一百亩地。”

听到刘有成给出的这个时间。

老周思索片刻,最后轻轻点了点头。

脸上的表情也隐隐缓和了不少。

一百亩地就是六万七千平米左右,硬要举例就是个320x200规格的长方形。

不考虑打地基环节,一个多月的时间应该也差不多了。

届时再用一个月的左右对黑水虻群落进行扩种,理论上应该恰好能赶在入冬前达成对应的群落数量。

至于这一个月里的黑水虻幼虫.....

它们既可以用来偶尔加加餐,也可以先磨成粉作为物资储备。

毕竟如今的黑水虻幼虫有十几万条呢。

以这些幼虫为基础,扩种下去给基地所有人在一个月内加个两三顿营养摄入还是没啥问题的。

随后在众多青工和驴的协助下。

这些跨越了上千公里送到221基地的成虫与幼虫箱子,同时都被转移到了成虫养殖的水池里。

没错。

两种箱子同时都被运到了成虫养殖区。

接着几位身穿类似防蜂服的工作人员走进了水池内部,关上纱窗,先后打开了箱子。

首先被开启的是七十多个成虫箱。

卡哒——

随着箱子的开启。

小半分钟后。

一些黑水虻成虫便从箱子里飞了出来,并且迅速停到了纱窗的网格上,一动不动的像是找到了家。

不过看着看着。

纱窗外的老周便微微皱起了眉头:

“刘主任,不对啊,这些成虫的存活率怎么会这么低?”

老周的视力很高,在开到第十个左右的箱子后,他便发现了一个情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