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交织,岁月匆匆。
一眨眼的功夫,时间便在岁月的画卷里匆匆流逝。
倏忽间。
落叶纷飞,肃杀的秋天也不知不觉告别了四季的舞台。
取而代之的则是覆盖了大地的冬日白雪,雪花飘飘,仿佛沉寂了整个人间。
但这仅仅是表象而已。
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此时依旧有人顶着风雪星辰,在为冬日后的破冰而努力着。
“徐顾问,今天还是辛苦你了。”
221基地。
二分厂。
某间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小楼外。
一位四十左右的中年人正笑吟吟的握着徐云的手,热情的对他与身边的老郭说道:
“徐顾问,你又解决了我们的一个难题啊。”
“这次可多亏了有你在,如果不是你出手,我们项目组恐怕又要卡壳一段时间了。”
徐云闻言连忙摇了摇头,姿态放得很低:
“李教授,您言重了,我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而已。”
“我这人呢比大家要年轻一些,思维比较跳脱,所以只是运气好想到了一些大家没有注意到的思路罢了,我还怕您嫌弃我不够稳重呢。”
“真正验证思路可行性、把它落地成应用技术的还是项目组的同志们,我是不敢揽功的。”
中年人闻言笑了笑,没有说话。
如果徐云只是偶尔那么一两次能够解决各个项目组的问题,那么或许确实和他的思维活跃有关。
但据他所知。
徐云目前已经解决的各个项目组难题已经超过了数十件,成功率足足接近80%,这就不是‘思维跳脱’能够解释的了。
如今因为徐云坐着轮椅的形象与诸葛孔明有些相似,每天又有大半时间躺在床上,基地里已经开始传起了“卧驴先生”的外号了。
而在中年人对面。
看着中年人这一副“信你我是个傻X”的表情,徐云忍不住在心中摇了摇头。
他是真虚啊.....
没错,迄今为止他在很多项目组遇到的难题上都给出了合理合适的答案,但这些答案基本上都和徐云自身的专业知识无关——毕竟他不是搞核工程的。
他的这些答案要么是靠着相关领域的部分交集,要么就是直接套用了项目组内某些大佬未来的成就。
简而言之,他就是个ctrl+c和ctrl+v。
比如今天这位中年人项目组的事儿。
这位中年人叫做李恒德,海对面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如今水木大学教授,未来的华夏工程院院士,顶尖的核材料专家。
李恒德小组是在【三清】项目后被调到基地的新成员,和楼之岑屠鹿鸣他们同一批次抵达。
目前他们在221基地的项目组成员一共有9人(不包括生产工人),主要负责锆合金包壳管材的研发问题。
锆合金包壳管材这玩意儿是核反应堆的重要结构,在原子弹中戏份不多,但在氢弹的起爆过程中还是比较特殊的。
之所以说是特殊....主要是因为锆合金包壳管材属于一个比较中庸的结构,定义上有些模糊。
也就是一定要有它,但技术倒没必要多先进。
大致就有点类似后世电脑配件中的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