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神仙聚会(下)(3 / 4)

屠奶奶早在1972年就提取出了青蒿素,但直到2015年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间隔了整整43年。

而实际上。

屠奶奶还不是成果和获奖间隔最久的诺奖得主。

诺奖历史上曾有一人,从成果做出到最终获奖,等待了足足49年。

他就是此时被侯星远搀扶着的小老头——

彼得·希格斯。

也就是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提出人。

没错。

2012年发布会发布的希格斯粒子成果,便是验证了彼得·希格斯的猜想。

很多人曾经在读书的时候,或许都好奇过一个问题:

如果质量不存在,宇宙会变成什么样呢?

你我轻飘飘的和鬼一样?

答桉并非如此。

如果质量不存在。

首先夸克、w玻色子、z玻色子的质量都会变为零。

由于像质子、中子一类复合粒子的质量,只有约1%是归因于其所含有的夸克,它们的性质只会有些小改变。

t子、μ子的质量也会变为零,但是它们与现实生活没什么关系。

可电子就不一样了。

电子质量越小,原子的尺寸越大。

当电子质量变为零之时。

超特大尺寸的原子就会因相互碰撞而将整个原子拆散,所有原子核与电子会混合在一起。

也就是原子无法单独存在,也不会有水、空气与人类所生存的世界,所有都将归于混沌。

因此我们这个世界,必须要有一个赋予质量的机制存在。

但这个机制是怎么样的呢?

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也就是我们现有物理世界观的基础,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提供答桉。

直到1964年。

希格斯出现了。

他提出了希格斯标量场的概念,亲手建立了希格斯机制。

在希格斯机制中。

w玻色子与z玻色子比较简单,借着应用希格斯机制于希格斯场而获得质量。

费米子则借着应用希格斯机制于希格斯场与费米子场的汤川耦合,从而获得质量。

至于传递质量的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这个粒子的存在让我们的世界不再一片混沌,犹如西方的上帝或者东方的盘古一般开天辟地。

所以又取名郑吒粒子...错了错了,上帝粒子。

可惜就像此前提及过的霍金。

一个理论在没有得到最终的证实时,无论它多么优美多么符合逻辑,它都没有办法获得诺奖。

一如爱因斯坦,获奖的原因不是相对论,而是光电效应。

可寻找希格斯粒子的难度嘛......

举个数据吧。

希格斯玻色子仅在大约每十亿次质子碰撞中出现一次,而且它的寿命与欧鳇一样极其短暂:

它会在不到万亿分之一秒后再次衰变。

因此希格斯粒子不能直接测量或观察,它只能通过它留下的衰变产物来追踪。

不幸的是。

这些由基本粒子组成,例如光子对、μ子或z玻色子,当无数其他碰撞产物衰变时....

它们也会释放出来相似或者相同的一些痕迹。

因此想找到希格斯粒子,实在犹如大海捞针。

lh从2008年开始启动,直到2012年7月,方才找到了希格斯粒子的踪迹。

这也一举将希格斯本人推上了神坛。

在希格斯粒子发现之前,希格斯大概属于朗道排名3档的物理学家。

但在希格斯粒子发现之后。

他直接窜到了1.5档以上,接近1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