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可能是衣服变得杂乱,接着是书本、智障、笔、数据线、快递箱开始出现在各个位置,最终变成一个狗窝。
这里屋子混乱的定义就是熵,混乱程度越高,熵就越高,也就是所谓的熵增。
熵减则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熵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这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人工干预性的对你的卧室进行整理,否则房子它自己无法自洁。
简洁明了.jpg。
熵增概念同样在宇宙角度成立,物理学界公认宇宙的熵一直在增加,因为行星不停在变化:
有的星球彼此相撞碎裂成小块,有的星球寿命终止变成了红巨星等等。
但是
对于黑洞这玩意儿,很多学者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他们认为黑洞是不存在熵的。
因为根据上面打扫屋子的举例,再复杂的东西被黑洞吞下去后“状态”都会变得简单,那么理论上来说这属于熵减的情况。
可是熵减在独立系统中是不允许出现的情况,因此黑洞只能是状态——没有生命,没有光,没有熵。
也就是所谓的幺正性原理。
结果没想的是
徐云张口不但说黑洞有熵,而且居然还说黑洞熵正比于它的表面积?
要知道。
黑洞的表面积是不停在增大的,如果黑洞熵正比于表面积,那么岂不是说黑洞系统是熵增状态?
想到这里。
杨振宁忍不住再次深吸了一口气,强忍着驳斥异端的冲动,对徐云问道:
“小徐,口说无凭,你的证据呢?”
徐云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时间,不知不觉自己和杨振宁的聊天已经持续一个小时了:
“杨先生,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参数化一个黑洞,理论上来说只需要三个量。”
“也就是质量m,电荷q和角动量j,这个没问题吧?”
杨振宁点了点头:
“嗯。”
早先提及过。
爱因斯坦场方程有个最早同时也是最有名的特解,叫做史瓦西解。
这个解所描述的物体就是黑洞,其中黑洞的视距界限就是所谓的史瓦西半径,因此有部分黑洞也叫作史瓦西黑洞。
史瓦西黑洞是静止的球对称黑洞,只有一个参数,即质量m,也是模型上最简单黑洞。
接着在史瓦西黑洞的基础上,物理学家推导出了旋转的黑洞,也就是克尔-纽曼黑洞。
它是q=0的克尔黑洞的推广,也是整个宇宙中最普遍的一种黑洞。
根据克尔-纽曼线元显示,描述黑洞只需要质量m,电荷q和角动量j就行了。
接着徐云静心听了听话筒对面的动静,很快,电话对头传来了一道‘嗒吧’声。
这是杨振宁将笔放到桌面上的声音,代表着杨振宁已经写好了算式。
于是徐云很快便又说道:
“在这个基础上,当年罗伯特·杰勒西提出了一个驳斥广义第二定律的思想实验。”
“也就是将一个物体缓慢的挪到黑洞视界处,并把它扔进了黑洞里头。”
“这时可以发现,黑洞的熵并没有增加,而物质的熵减小了,因此广义熵在这一过程中是降低的。”
杨振宁点了点头,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思想实验。
随后徐云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